莫名其妙就成了“少君”小爷,赵安肯定有点思维卡顿。
其实这事一点不稀奇,因为物以稀为贵。
青帮出过李卫这个幕后总督帮主,也出过乾隆这个皇帝老太爷,唯独没出过有文化的进士老爷。
百万帮众不是没有读过书的,当年李卫改造青帮时还替青帮建了几所帮学(义学)专门扶持帮内子弟读书考科举,但几十年下来最高学历也就是个举人。
如今好了,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的青帮突然出了个同进士出身的帮众,上至四庵老太爷,下至普通帮众,哪个脸上没光?
虽说这个进士老爷水份太大,但文凭是实实在在的嘛,而且也是实打实的府学老宗师,正七品的朝廷命官!
这不消息传到朱寺庵老太爷那,老太爷一高兴就给赏了个“少君”待遇。
最高兴的还是张宝发这个便宜师傅了,拉着还有点懵的赵安就给三祖上香,这回倒没把老太爷的龙头棍画像请出来。
走完流程,张宝发便将一块绿色长方形竹牌递给赵安,上面刻有“江淮泗扬州头”六字,此外还刻了个看着像是三角形的小旗标志。
为啥是竹牌不是铁牌、铜牌,估计跟青帮从事漕运走船有关,不忘老本的意思。
这牌子便是扬州分舵二号人物“少君”的令符,有了这块牌子,理论上赵安就能号令扬州分舵的青帮帮众为他做事。
不过有张宝发这个“爷叔”在,赵安觉得自己这个“少君”可能跟“同进士出身”差不多,纯属荣誉称号,当不了扬州分舵家的。
事实也是如此,四庵的老太爷们再欢喜帮里出了个大学生,也不可能让一点经验都没有的大学生当分舵负责人,而且这大学生明面上还是个学官。
为这大学生弟子仕途着想,也为青帮将来着想,老太爷们都不可能让这大学生实际负责帮务。
一切都要避着些的。
毕竟乾隆老太爷这三十多年来不喜欢青帮行事“高调”,以至连帮主都不准青帮选。
这要知道自个破格特赐功名的赵有禄是青帮成员,老太爷不得肺气炸了?
弄不好又得收拾青帮一顿。
那样好事就变坏事了。
四庵的老太爷们哪个不是人精,能犯这低级错误?
搁赵安这边,他这个“少君”还真就是青帮荣誉成员的意思。
面子大于里子。
看着毕恭毕敬给三祖上完香的进士老爷徒弟,“爷叔”张宝发心里乐的跟什么似的,帮里那帮跟他不对付的听说他张宝发收了个进士老爷做徒弟,哪个不是羡慕嫉妒恨。老太爷们更是把他夸上天,说不定明年他就能冲击六部侍郎的位置了。
礼毕,想到一事问赵安道:“对了,智安,你到底是叫赵安还是叫赵有禄?”
这事是糊涂着,刚开始听说皇上特赐扬州府学教授赵有禄同进士出身,张宝发压根没当回事,因为不关他的事,也不知赵有禄这个人。
未曾想过几天码头那边传来消息说府学的赵教授要找孙瑞。
哪个赵教授?
还不知赵安已经从学录升为教授的张宝发一头雾水,不明白孙瑞怎么攀上府学教授了,好奇之余便叫人去打听。
结果才发现被皇上特赐同进士出身的府学教授正是给他递帖子的学录官赵安,惊喜之余赶紧将这事作为自己的“政绩”上报。
跟张宝发这帮人,赵安肯定不会说自己有两张身份证,只是解释这两个都是他的名字,不过赵有禄是学名而已。
你理解为一个大名,一个小名也行。
这个解释很合理,当初赵安也是这么对孙瑞说的。
“原来如此,户部那边还是用你赵安这个名字吧,改来改去也是麻烦。”
张宝发没多想,拉着赵安来到香堂中间,对一众帮众点了点头,顿时包括孙瑞在内的帮众集体弯腰朝赵安拱手作礼:“属下参见少君!”
黑压压一片。
这副社团架势搞的一直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赵安有点不适,不知是让众人不要客气还是应该做什么。
还好有张宝发这个便宜师傅在。
“都看清少君长啥样了吗?往后遇见少君怎么做,你们都知道吧?”
跟媒婆介绍小伙子似的,张宝发就差让赵安转三圈给帮众看仔细了。
这也是应该的,不认清少君长啥样,下回撞见把人打了怎么办。
又给赵安介绍了几位分舵主事后,张宝发便让孙瑞先带赵安到后堂。
今天香堂来这么多人可不单单是为欢迎赵安这个少君贵客的,而是聚在一起商量分舵大事。
这事不仅跟官府有关,也涉及扬州分舵六万帮众的饭碗,张宝发一人没法拍板,必须召集所有码头负责人和主事商议。
赵安虽是少君,但上面老太爷发过话尽量不要让赵安参与帮中事务,免的官场上有人拿此事说话影响赵安前程。
加之赵安对帮里的事也不懂,张宝发自是没必要让他参与。
也是保护赵安的意思。
堂堂进士老爷跟帮会混在一起,形象是不好的。
倒是想听听什么事的赵安也不好意思留在这,便跟孙瑞到了后堂,拿了凳子随意坐了问道:“师兄,你这次押运漕粮怎么这么久的?”
孙老四却在那苦笑一声:“你如今成了本帮大好佬,以后在你这大好佬面前我连坐的位置都没有,哪还敢受你一声师兄啊。”
“大好佬?”
赵安笑了起来,扬州方言中“好佬”指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本领的人,就是场面上的“人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