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香江行!!!

抬头看,巴掌大的那么一片天,低头四顾,是冷森森的钢筋水泥。

十点来钟,街上的人群仿佛一瞬间从地底下冒了出来,触目所及都是急匆匆南来北往的人流。

加上周遭的语言南腔北调,很少有燕京人马忠能听得懂的,真有异国他乡的孤独感。

这里的物价真是高啊!

稍大点儿的馆子马忠是自然不敢进,街头上的小吃摊儿也就敢偷偷瞄一眼价格:“嗯!果然不是我等能消受的。”

于是,那会儿马忠的中餐真的就在麦当劳解决的。

即便是麦当劳,也是站在人后端详了半天才搞清楚巨无霸在这里叫啥、多少钱,该店什么样的套餐才算贴切他的身份。

马忠说他对香江的这种“敬畏”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毕竟“刘氏海外投资”公司里跟他一样职位的人,但身价却是他的十余倍之多,并且人家拿的还是港币。

巨大的收入差距也是维持这种“敬畏”的坚强基础。

马忠第一次正儿八经在香江购物,是给燕京一哥们帮忙代购“大哥大”。

他早听说过香江也这里可以刷银联卡,却一直没机会试试。

马忠在一处电子商城,挑好一台“大哥大”,他要付款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人家的价钱可都是以港币计价的,他的银联卡里可只有人民币啊,那怎么办?

马忠那会儿不懂啊,但是老老实实跟人家店员说了。

你还别说,这店员真是机灵,这机灵劲儿不当老板都可惜了。

听我马忠这么一说立马儿顺坡下驴:“哦,这样啊,那我得重新给你算一下,看看该扣多少RM币。”

于是,这名店员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一通按,得,到最后九千多块的“大哥大”,他给人家掏了一万多!

当时马忠不明白啊,还得感谢人家给变通呢。

直到回到宝县,马忠一看他的扣款记录,“咋还要给我乘上一个系数?”

国内同胞咱不惯着他!

马忠立马儿致电银行,这才知道蒙他的原来是香江同胞!

不管是港币还是美刀计价,扣款时都不必换算成RM币,这个换算是在银行系统内部完成的。

“你就没回去找那店员?”刘勇笑着道。

“回去找?就凭我当初这脑子,您觉得我还能找得到卖我电话的地儿吗?

再说了,即便找得到,凭人家夹杂着白话、英语三分靠猜七分靠比划的普通话,我很怀疑我当时能不能掰扯明白。

算了就算破财消灾了呗。”马忠其实早就看开了。

如今他在“香江刘氏”的工资待遇可不低,一年大几十万。

有时候碰上一次“大活儿”,光分红就让他可以潇洒无比。

“客观来讲,我觉得大部分香江人做生意还是很地道的。

不过遇到当初我这种'小白',估计人家不弄我点儿都对不起自己'买卖人'的身份。

或者人家自己也是'小白'不太懂而导致差错的可能性也不是一点儿都没有。”

后来,马忠正式来了香江后,跟香江这里的同事逐渐熟络。

香江本地的同事极为热情,生怕你不知道香江的好。

一有空就带着马忠去品尝异国美食、去夜观太平山顶、去飙车青马大桥,在他们的引领下香江就变得异常鲜活起来。

深夜,刘勇在马忠的带领下品尝了尖沙咀的美食后消消食。

漫步在弥敦道上,一缕古老乐音从巷口飘来,让他不禁驻足。

那乐音,仿佛将他带回了燕京老家胡同里的录像厅,与眼前的香江交织出一幅梦幻般的画卷。

霓虹灯影交错,人群熙攘,香江的夜晚如梦似幻,让人沉醉。

在繁华的香江,人们追逐着警探、大亨、杀手的身影,却往往忽略了这座城市的韵味。

月光下,香港的轮廓若隐若现,背倚群山,脚踏海波,摩天大楼与市井小巷相映成趣,香火气息与现代气息交织出一座独一无二的港岛。

这一次,刘勇的香江之旅,不仅是追逐历史的脚步,更是一场感受港风的盛宴。

旺角戏院前的空地曾是张雪友卖鱼丸的地方,背后的果栏仿佛是三H会的谈判场所;

油麻地警署是TVB粉丝的朝圣地,西九龙重案组、陀枪师姐等经典角色在这里上演着一幕幕风云变幻。

刘勇二人又沿着警署前行,庙街大排档的烟火气扑面而来,风水摊的灯光昏暗而神秘。

电影里刘得华曾经就在夜市前轰鸣摩托,周星尺坐在折叠椅上无奈地说着笑话。

尖沙咀C庆大厦内,金城武谈论着爱情的保质期,不远处半岛酒店……

维多利亚港的烟花绽放满天,星光大道上每个手印都承载着传奇。

铜锣湾只有一个浩南,那就是陈浩南。

避风塘内,珍宝海鲜坊船浮海波,食神月夜跨海东来。

吴振宇下船后不久便说了那句经典台词:“出来混,迟早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