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星舰拖着残躯,如同一条受伤的巨鲸,滑入了被称为“沉寂回廊”的星云带。
跃迁结束的瞬间,外部观测屏上的景象为之一变。不再是深邃的漆黑或恒星的璀璨,而是一片朦胧、黯淡的光雾。远处,破碎的行星带如同巨神的骨骸,在稀薄的星云物质中 silent 漂浮,环绕着几颗早已熄灭、却仍散发着沉重引力的白矮星,它们如同墓园中的苍白灯塔,冰冷地照耀着这片被遗忘的国度。空间本身似乎都更加“粘稠”,传感器的有效探测范围被大幅压缩,各种背景辐射杂乱无章,确实形成了天然的干扰场。
“环境扫描确认,‘沉寂回廊’外部特征与数据库残缺记录基本吻合。干扰强度高于预期,主动探测系统效率下降65%。”玄机子的报告声在略显昏暗的舰桥响起。为了节省能源,非关键区域的照明都已调至最低。
林枫坐在指挥席上,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中的疲惫已被锐利的审视取代。“保持静默航行模式,启动最高级别的被动侦测阵列。放出所有剩余的可工作探测无人机,以星舰为中心,构建分层预警网络。我们的第一要务是隐藏和修复。”
星舰如同融入阴影的刺客,引擎功率降至维持基本机动和生命保障的水平,悄无声息地滑向一块较为庞大的行星碎片,借助其阴影进一步隐藏自身。
接下来的日子,是争分夺秒的修复与压抑的等待。
工程团队在防护服的包裹下,如同工蚁般在星舰外部的损伤处忙碌,更换烧毁的能量导管,修补被规则扭曲余波撕裂的装甲。医疗舱内人满为患,灵能反噬、精神污染后遗症、物理创伤……各种复杂的伤势考验着星盟的医疗技术极限。林枫和木婉清作为伤势最重、也最关键的两人,更是需要频繁接受生命本质层面的调和与修复。
整个星盟笼罩在一种复杂的情绪中。他们刚刚战胜了近乎不可战胜的敌人,证明了自身的韧性与潜力,但那来自“噬界帝皇”的标记,如同无形的枷锁,让每一次成功的修复都带着一丝隐忧。他们是在为自己争取生机,也是在为可能到来的、更恐怖的追兵做准备。
林枫没有浪费时间。在身体稍微恢复,能够承受精神负荷后,他立刻与玄机子、木婉清以及星盟的核心科学家、历史学家团队,投入了对“编织者之目”残骸数据以及那道“帝皇标记”的分析中。
虚拟会议室中,庞大的数据流和扭曲的影像不断回放。
“看这里,”一位资深物理学家指着“编织者之目”崩溃前最后瞬间的能量频谱图,“在接触到‘混沌创生’之力时,它的内部规则编译矩阵并非简单地过载烧毁,而是出现了短暂的‘自指悖论’循环,它试图定义一股自身逻辑无法容纳的力量,最终导致了存在性基础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