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总督府夜话(完)

额角有细密的汗珠渗出,嘴唇无声地翕动着,显然内心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剧烈挣扎。

良久,良久。

胡宗宪才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般,肩膀微微垮塌下来,发出一声长长地、充满了无尽疲惫与无奈的叹息:

“唉……罢了,罢了……子恒啊子恒,你这张嘴……真是……真是厉害。倒叫你这晚辈,给我这老朽……上了一课。”

陈恪心中巨石落地,面上却立刻浮现谦逊之色,躬身道:“部堂言重了!晚辈岂敢‘教’部堂?部堂心中自有一面明镜,朗照乾坤,只是近日忧思过度,身在此山中,云深雾绕,一时难以看清全貌罢了。晚辈不过是在一旁,替部堂拂去些许尘埃,让明镜更显光华。”

他这话既给了胡宗宪台阶下,又巧妙地维护了对方的尊严。

胡宗宪苦笑着摇了摇头,笑容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释然,有苦涩,也有一种卸下千斤重担后的虚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他眼中仍有一丝最后的疑虑与担忧:

“就算……就算我愿意顺势而为,以东南大局为重。然则,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恩师一旦……一旦倾覆,徐华亭那些人,难道会放过我?他们岂容我继续安稳坐在这浙直总督的位置上?”

这才是最现实的担忧——政治清算。

陈恪闻言,却毫不犹豫地一摆手,语气笃定而充满信心:“部堂多虑了!部堂之能,陛下圣明烛照,天下谁人不知?东南抗倭,非部堂不可!些许宵小攻讦,于部堂煌煌功业面前,不过萤火之光,焉能与皓月争辉?陛下乃千古明君,心中自有乾坤权衡。只要部堂一心为公,兢兢业业,守住海疆,陛下便是部堂最坚实的后盾!清流之言,可扰圣听,却难撼圣意!”

他这话半是安慰,半是事实。

嘉靖确实需要胡宗宪稳住东南,至少在找到合适替代者且平稳过渡之前,绝不会自毁长城。

听到“陛下便是后盾”这句话,胡宗宪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弛了大半。

他深知嘉靖的权术与对东南的重视,陈恪此言,并非虚言安慰。

然而,心防虽卸,胡宗宪眉宇间那抹因理想与现实冲突、因“信念”被重新定义而产生的茫然与疲惫,却并未完全散去。

即便保住了位置,甚至可能因“弃暗投明”而再获荣宠,但他心中的那股锐气、那份一往无前的心劲,似乎也随之消散了大半。

他仿佛一个耗尽了心力的旅人,只想找个地方静静歇息,再无争胜之心。

陈恪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

一个心气已散、只求守成的胡宗宪,绝非他想要的盟友,更无法支撑起他未来的开海大计!

陈恪深知这一点。他需要给胡宗宪一个更大的目标,一个超越个人恩怨、足以重新点燃他这位实干家心中火焰的愿景。

他忽然笑了笑,语气变得有些微妙,仿佛想起了什么趣事:“说起这个,部堂可还记得,数年前,晚辈曾通过戚元敬,向部堂献上过一批……火铳与战船的改良图纸?”

胡宗宪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猛地看向陈恪,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果然是你!我当时便疑心,元敬和志辅虽善战,却未必能画出那般精巧超越时代的图样!好你个陈子恒,倒是会送人情!”

陈恪略显尴尬地轻咳两声:“咳咳,当时形势所迫,不得已借了两位将军的名头,也是想为抗倭尽份心力。此事细节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神色一正,“部堂可曾想过,那些图纸,其思路理念,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