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青词为重,策论次之

他靖海伯府虽以军功封爵,却又是状元出身,如今更是新科进士们的座师,这身份着实特殊,如同架在文官与勋贵两大水火阵营间的一座孤桥。

王阳明那般人物是凤毛麟角,他陈恪,如今也成了这“凤毛麟角”中的一员。

“快请到正厅奉茶。”陈恪压下心绪,整了整略显凌乱的蟒袍,脸上重新挂起沉稳得体的笑容,大步向正厅走去。

正厅里,檀香袅袅。

陈谨、殷士儋、梁梦龙三人已端坐客位,姿态恭谨。

他们带来的礼物果然符合文人雅趣——上好的端砚,湖笔徽墨,还有一刀澄心堂纸,静静置于一旁的紫檀案几上。

“学生等拜见座师!恭贺座师主持恩科圆满功成!”

见陈恪进来,三人立刻起身,一丝不苟地行揖礼,声音整齐划一。

陈恪连忙上前虚扶:“快快请起!不必多礼。你我年岁相仿,诸位又皆是饱学之士,日后同朝为官,当以同僚相称,切莫再以‘座师’相呼,折煞陈某了。”

他笑容温和,试图打破这份刻板的师生壁垒。

然而,文人骨子里对“师道”的尊崇远非轻易能消弭。

殷士儋儋恭敬依旧:“座师此言差矣。一日为师,终身敬重。礼不可废。”

梁梦龙也附和点头。

唯有陈谨,虽也恭敬行礼,眼神却带着一种近乎痴迷的专注,紧紧追随着陈恪的一举一动。

陈恪请三人重新落座,侍女奉上香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气氛在茶香氤氲中稍显缓和,但交谈的内容仍是些官场寒暄和考场轶事。

陈恪并未因身份而倨傲,言谈间反而透出一种远超年龄的沉稳和老练,仿佛久历宦海。

这份气度,让殷、梁二人心中那点因陈恪年轻而产生的微妙不适渐渐消散,几乎忘却了眼前这位靖海伯的实际年龄。

“说起来,当年殿试放榜前,我也是如坐针毡。”陈恪啜了一口茶,语气轻松地提起往事,试图拉近距离,“紫禁城的大殿空旷肃穆,丹陛之下,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那份紧张,至今想来,仍觉手心出汗。”

他寥寥数语,便将昔日那个紧张考生与眼前位高权重的伯爷形象奇妙地重合起来,瞬间戳中了三位新科进士此刻最真切的心境——殿试在即,他们心中也正被同样的紧张和期待填满。

“座师天纵奇才,殿试夺魁自是水到渠成。只是……”殷士儋儋斟酌着开口,眼中带着求教的渴望,“学生等驽驽钝,敢请座师点拨一二,这殿试应答,可有需要格外注意之处?或是有何关窍?”

梁梦龙也坐直了身体,目光炯炯地看向陈恪。

陈恪放下茶盏,目光在三人脸上缓缓扫过,嘴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声音清晰而平静:“若论关窍,倒也简单。八字足矣:‘青词为重,策论次之’。”

此言一出,厅内微微一静。

殷士儋儋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又迅速展开,但眼神深处那抹属于实干派的清高和不以为然,还是泄露了一丝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