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夜暗村容瘦,情坚志未休。 待迎贤客至,共解困时愁。

山外吹来的风 天涯88 2705 字 10天前

当夜色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绒布,被一双无形的巨手从天际缓缓扯下,严严实实地将茅山涡村笼罩起来时,整个村子仿佛瞬间被拖进了一个静谧又透着丝丝阴森的世界。四周安静得可怕,这寂静并非乡村夜晚那种安详平和的静,而是带着寒意,仿佛能让空气都凝固的死寂。黑暗如墨汁般肆意蔓延,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似乎要把这里所有的生气和希望都吞噬掉,让人感觉仿佛站在深不可测的黑洞边缘,稍有不慎就会被无尽的绝望淹没。

然而,就在这片仿佛被世界遗忘的死寂中,偶尔会从村子某个偏僻幽暗的角落里,冷不丁地传来一两声狗吠。那叫声在空旷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清脆,就像一把锐利的宝剑,刹那间划破了厚重的夜幕,直直地刺进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带来了一丝丝久违的温暖和慰藉,让身处困境、几近绝望的大火,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脉搏还在顽强地跳动,知道这烟火人间并没有将他们彻底抛弃。

我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这夜色笼罩的村中,双脚像是被施了定身咒,怎么也动弹不得。眼神缓缓地在四周游移,一寸一寸地打量着眼前这既熟悉又陌生得让人心疼的景象,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一股脑地涌上心头,相互交织、翻涌不息。曾几何时,记忆中的故乡虽说不上繁华热闹,但那错落有致的屋舍、绿意盎然的田野,还有邻里间亲如一家的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温馨和活里,是我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魂牵梦绕、心心念念的心灵归宿。

可如今,眼前这片承载着我儿时无数美好回忆、纯真梦想的土地,却像一位历经沧桑、饱经磨难的老人,岁月的痕迹清晰而又残酷。残旧破败的房屋歪歪斜斜地立在那里,墙壁上的泥坯脱落得七零八落,裸露出斑驳灰暗的内里,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和如今的落魄;荒芜杂乱的田野里,杂草丛生,肆意疯长,偶尔窜过的野兔像是在向世人宣告着这片土地的荒芜和寂寥。看到这一切,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疼得厉害。

但在我灵魂的深处,始终有一团炽热的火焰在熊熊燃烧,那份源自祖辈、父辈,扎根于这片土地的坚韧与执着,就像村头那棵顶天立地、傲然挺立的老槐树。它历经百年风雨的洗礼,见证了朝代的更迭,看过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它那粗壮的根系如同大地的脉络,深深地扎进泥土里,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力量,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风云变幻、波谲云诡,都稳稳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永远不会有丝毫动摇。正是这份如磐石般坚不可摧的力量,让茅山涡村即便在风雨飘摇、艰难困苦的至暗时刻,依然顽强挺立,展现出一种令人动容、震撼人心的不屈之魂。

村里的青年们,每一张朝气蓬勃却又略带青涩的年轻脸庞上,都深深刻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挑战的坦然接受,那是一种超越个人苦难的强大集体力量,就像条条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最终形成一股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的洪流。他们,这群热血沸腾、心怀壮志的青年,手挽手,肩并肩,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 “团结就是力量” 这句至理名言的真谛。

春耕时节,本应是大地复苏、土地焕发生机的时候,可村里那几亩本就贫瘠的薄田,却因为长时间缺乏有效的灌溉水源,干裂得像百岁老人脸上那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皱纹,看着就让人心疼。小伙们得知这一情况后,没有丝毫犹豫,二话不说,自发地迅速组织起来,扛起平日里劳作的铁锹,拎起家中大大小小的水桶,像出征的战士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奔向远处那条寄托着全村希望的小河。

“大家加把劲啊,今天说啥也得把水引到田里,绝不能误了农时,这可是关乎咱们一年收成的大事!” 强子涨红了脸,扯着嗓子大声喊道,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他额头滚落,溅落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就消失不见了,可他眼神中那股坚毅的劲儿,就像燃烧的火焰,明亮而炽热。

“放心吧强子,这点困难还难不倒咱们!” 柱子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着回应,“咱们就像那蚂蚁搬家,一点一点总能把事办成!”

众人齐声响应,喊着整齐有力的号子,一锹锹地奋力挖着土沟,一桶桶地接力运水,汗水很快就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手掌也因为长时间与铁锹、水桶摩擦,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即便如此,却没有一个人汗累、没有一个人退缩。在他们那明亮而坚定的眼神中,闪烁着的是对战胜困难、迎来丰收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彼此深深的信赖与支持,那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情谊,坚不可摧。

面对村里那条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的小路,每逢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像一片巨大的沼泽地,让村民们的日常出行极为不便,甚至稍有不慎就会摔得满身泥泞。姑娘们见此情景,也毫不示弱,纷纷主动站了出来。她们利用闲暇时间,四处找来碎石、沙子,齐心协力地修补那破损严重的路面。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