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夜里挑灯抓泥鳅黄鳝

他将竹片的一端精心砍制成锯齿状,以增加抓取物体时的摩擦力。

紧接着,在竹片的中部位置钻孔,通过插入一根铁钉,将其固定成类似剪刀的形状。

如此一来,一把简易而实用的竹制夹子便大功告成了!

这种竹剪不仅在夹取黄鳝时效率颇高,而且由于材质细腻,不会对黄鳝造成伤害,非常好用。

尝到成功滋味的侯向东再接再厉,一口气又制作了一把同样的竹剪。至此,捕鱼所需的重要工具——竹剪已经准备就绪。

然而,仅有捕具还不够,夜晚捕鱼需要足够的光线照明才行。

在当时那个年代,普通家庭根本买不起昂贵的手电筒,而更为先进的矿灯也是奢望。

所以,要想在夜间顺利抓到鱼儿,就只能依靠传统的煤油灯来提供光亮。

说到煤油灯,那时常见的大多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陶盏。

至于那种精致透明的玻璃盏,则只有家境富裕的人家才用得起。

侯向东自然没有条件去购置玻璃盏,但他灵机一动,决定自己动手改造陶盏。

他找来一段粗细适中的铁丝,将其环绕着陶盏缠绕数圈,形成一个可供手提的圆环把手。

然后,再找一根长长的竹竿,将带有铁丝提手的陶盏悬挂于竹竿的一端。

经过一番巧妙的组装,一盏简易却实用的手提式煤油灯就此诞生。

就这样,侯向东如法炮制,一共制作了两盏这样的陶盏油灯。

吃过晚饭天已全黑了。

侯向东分配了人手,三丫在家陪长明,大丫与二丫一组,一人提陶盏照明,一人提水桶和针耙与竹剪。

侯向东与四丫一组,怕四丫提不动水桶,就让她提陶盏灯在前照明,自己则提桶拿捕鱼工具随后。

几人来到水田边,月色洒在田埂上。

大丫和二丫那组率先下了田,她们小心地移动脚步,生怕惊跑了泥鳅和黄鳝。

二丫举着陶盏,微弱的灯光映照在水面上,大丫看准一只露头的泥鳅,迅速用钉耙一刺,那泥鳅就稳稳地被扎住了,丢进水桶里激起一片水花。

侯向东和四丫这边也没闲着,四丫看到一条大黄鳝趴在洞口附近,激动得差点叫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