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张明秀放下手中的碗筷,微笑着对婆婆说道。“娘,您说得对,家明确实已经到了该结婚成家的年纪了。既然人家嫌弃咱家穷,那咱就得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才行啊。
我觉得首先可以先凑些钱,在老房子旁帮建两间新房,让人家闺女嫁过来有地方住。
其次嘛,就是多出点彩礼,让亲家高兴高兴,这一高兴,说不定就愿意嫁闺女了。
如今家中一个工人,一个军人,两个弟弟又是壮劳力,日子是越来越红火,没道理让人家给看扁了!”
婆婆听了张明秀的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明秀啊,还是你想得周全。可这钱从哪儿出呢?”
张明秀沉吟片刻,“娘,我这儿还有些积蓄,再加上这段时间打野猪卖肉赚的钱,先拿出一部分来。剩下的,让二弟三弟也出点力,大家一起凑凑。”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一直默默吃饭的小姑子说话了,“嫂子,我这儿也有点私房钱,可以拿出来给四哥娶媳妇用。”
张明秀笑着看向小姑子,“小妹真是懂事。”
随后几天,全家上下齐心为家明筹备婚事的资金。男人们努力干活挣外快,女人们则节省家用。张明秀还托人打听有没有便宜的建筑材料。
终于,凑够了一笔钱。他们请来工匠开始盖房。新房终于建成,总共花了九十块钱。
随着新房落成,家明的亲事也有了转机。
赵芙蓉的婶婶看到侯家如此积极努力改善家境,态度逐渐松动。最后同意了这门亲事。
家明满心欢喜,对张明秀更是感激涕零。
经过赵美凤居中沟通,商议彩礼钱十块,腊肉两斤,红薯一百斤。
张明秀亲自陪家明去赵家提亲,这些彩礼啥的,都是她置办的。
婆家刚建完新房,还欠着账呢,哪有钱置办彩礼。
不过,张明秀也说了,这账记在家明头上,以后想办法还。
张明秀头脑特别清楚,自己可以出钱,但决不能当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