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无论是直接换帅还是安插监军,皆是想借机染指兵权。
或许有人不解,区区监军,何以动摇兵权?
殊不知此例一开,日后必然在内阁的强压下成为惯例,枢密院的军权相当于被内阁套上了一层枷锁,未来被蚕食殆尽也不无可能!
然而,吴笑愚的提议确实切中要害。
战局至此,尉迟磐难辞其咎,若不派一位既通兵法又身份足够之人坐镇监督,天寿帝亦难安心。
可朝中除五大枢密使外,唯有兵部侍郎箫文镜堪当此任。
一时间,朝堂陷入僵局。
就在此时,承政御史冯曜这只老狐狸,敏锐察觉了皇帝的为难。
内阁、枢密院、御史台本呈三足鼎立之势。
御史台已然没落,若枢密院再被内阁钳制,朝堂必将沦为内阁一言堂!
他当即出列奏道:"几位将军使沙盘推演过,尉迟磐行军方案本属上策,却遭敌军精准伏击,必是军情泄露所致!”
“当务之急,当遣可靠之人彻查内奸,以防再泄军机。"
冯曜顺势举荐燕王姬天麟出任监军。
其一,他乃校事府总指挥使,本就司职要案。
其二,他是天寿帝三子,当今大闫的燕王爷,身份足够震慑。
其三,他虽监军,却不会干涉尉迟磐正常指挥。
兵部尚书仍不死心,讥讽道:"不通兵法之人,如何监军?"
冯曜淡然一笑:"若觉监军不妥,不妨改授钦差大臣之职,再以箫文镜辅之,岂不两全?"
洛子商看出来冯曜的意思了,那就是你箫文镜可去,但绝不能是主导地位。
但姬天麟自然不会轻易蹚这趟浑水。
自安阳公主密信泄露一事起,种种迹象皆透着诡异,背后显然有人精心布局。
这一点,安妙衣早已提醒过他。
更何况眼下正值他与陈纯明争暗斗的关键时刻。
若此时离京,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对手?
思及此,姬天麟当机立断,直接举荐了洛子商。
一来,洛子商素有断案之能。
二来,他身为司宫台少监,乃天子近臣,身份足够震慑羌州诸将。
正因如此,才有了天寿帝急诏洛子商入宫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