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周府诗会,众美反应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对他的到来表示敬意。

周夫人接着介绍在场的众人,一一指过去,说道:

“这位是才名远扬的苏洵苏先生,其文章纵横捭阖,令人赞叹。”

苏洵起身,拱手向众人行礼,脸上带着谦逊的微笑。

周夫人接着道:“这位是曾巩曾公子,文风质朴,内蕴深厚。”

曾巩微微点头,眼中透着自信与从容。

“这位是豪放不羁的苏轼苏学士,才情四溢,佳作频出。”

苏轼昂首挺胸,向众人抱拳道:“诸位,今日定当尽兴!”

周夫人又道:“还有这位晏殊晏大人,诗词婉约,意境优美。”

晏殊微笑着向众人示意,尽显大家风范。

“范仲淹范大人,心怀天下,诗作大气磅礴。”

范仲淹双手背后,神色庄重,仿佛在思考着家国大事。“

梅尧臣梅先生,笔触细腻,情感真挚。”

梅尧臣拱手行礼,态度温和。

“以及柳永柳公子,词风旖旎,动人心弦。”

柳永轻摇折扇,潇洒不羁。

众人皆微微点头示意,彼此之间充满了敬意与期待。

待众人落座,周夫人微微福身,向众人行礼,声音如黄莺出谷般清脆动听:

“感谢诸位贵客莅临,愿今夜的诗会能为大家留下难忘的回忆。

此次诗会,以元宵佳节为主题,诸位可自由发挥,吟诵诗词。

诗会设有三轮,每轮由欧阳修先生负责点评并选出最佳诗作。

最终优胜者,将获得我周府珍藏的文房四宝一套,以及由妾身亲手绣制的香囊一枚。”

周夫人的话语刚落,现场顿时一片骚动。

众人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仿佛即将上阵的勇士。

诗会第一轮开始,苏洵率先起身,

他轻抚衣袖,神色从容,清了清嗓子,吟诵道:

“元宵佳夜华灯灿,笑语欢声乐满川。”

那声音洪亮而富有韵味,仿佛能穿透云霄。

欧阳修手抚胡须,微微点头,赞道:

“苏洵此句,氛围营造甚佳,华灯笑语,热闹非凡。”

他的眼神中透着赞赏与肯定。

在场众人有的眯起眼睛,仿佛在脑海中构想出那欢乐的场景,

不住地点头,口中喃喃道:

“苏先生此句,真乃妙笔生花。”

有的则与身旁之人低声交流,眼中满是赞赏之意:

“此句简单却饱含真情,不愧是苏先生。”

紧接着,曾巩摇头晃脑,神色陶醉地念道:

“月洒银辉千户亮,灯燃红火万家欢。”

那声音抑扬顿挫,充满了节奏感。

欧阳修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说道:

“曾巩此诗,画面开阔,月灯相应,妙哉!”

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众人纷纷鼓掌,一位旁观者忍不住赞道:

“曾公子这诗当真精彩!”那声音中满是钦佩。

苏轼昂首挺胸,自信满满地高声道:

“汤圆软糯甜心醉,烟火迷离绮梦悠。”

他的声音豪迈奔放,充满了激情。

欧阳修不禁鼓掌,笑道:

“苏轼此作,浪漫之极,汤圆烟火,令人心醉神迷。”

他的眼神中满是对苏轼才情的喜爱。

不少人露出陶醉的神情,一位书生模样的旁观者摇头晃脑,

轻声重复着诗句,仿佛要将这美妙的词句刻在心中。

晏殊轻启朱唇,优雅地吟道:

“街头巷尾春光照,天上人间月色柔。”

那声音轻柔婉转,如潺潺流水。

欧阳修连连称好:

“晏殊此句,婉约轻柔,春月之美,尽在其中。”

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晏殊诗词的欣赏。

众人皆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一位老者捋着胡须,微笑着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