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赵永问道。
“我要考他一考!如果他资质果然不凡,我愿意收他为义子!”慕容复道,“吴王要,但摄政我也要名分更大一点的,你侄儿登基,我怎么着也得先当皇父摄政王!毕竟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完完全全的拱手相让,你也不信不是吗?”
“确定了父子名分,等我百年之后,我再把权力还给他。你看如何?”
赵永没有任何犹豫,说道:“多谢教主,一个月之后,我带启儿来见你。”
“下去吧!”
“是!”
虽然慕容复的条件很过分,但是赵永明白,他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他最大的筹码,就是太祖一脉的名分,尤其是太祖遗诏。
这东西的意义其实就是如果攻城略地顺利的话,可以让大宋的官僚心无障碍的投降,那些儒家士大夫,明明都是软骨头,但是非要装蒜,扭扭捏捏不肯直接投降反贼。
可如果有了这个名分,大宋的官僚打不过,自然更容易投降。
至少在赵永的理解中,这很重要,因为用兵是需要粮草的,粮草就是钱粮,而没有大宋官僚的配合,是征收不上钱粮的。
在此时所有人的认知之中,大宋官僚所代表的地主阶级的效忠,几乎决定着一个政权的生与死。
反正现在什么都没有,慕容复要什么,就给慕容复什么。
等真正天下大定的时候,赵永相信,大宋的官僚肯定不能容忍一个宗教起家的人坐到皇帝的位置上去。
到时候,团结大宋的官僚地主,未尝就不能卸磨杀驴。
昔日狄青,未来的岳飞。
赵家人对自己别的本事不自信,但对自己卸磨杀驴忘恩负义的本事,那是有足够的信心。
而慕容复,却也有自己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