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志北初掌红袄军

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乃自古行军打仗第一准则。

虽说有部分摩尼教众,在当地皆有一点资产,可若日日如此,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而且这千人皆为绿林游侠出身,纵使追随于他,可依旧每日游手好闲,好勇斗狠,犹如地痞流氓街溜子一般。

故而不得已,林志北只能将数十位首领传唤过来。如林安国、林妙真、孙铁枪等人,也是赫然在列。

“诸位兄弟,自古皆言,行军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拼的就是雄厚财力。我等虽只有千人,可每日开销已是不计其数。若天天如此,依靠兄弟们自身家产,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

都是刀口舔血的江湖豪杰,林志北也懒得与他们拐弯抹角,当即便就将问题挑明,直接丢给了他们。

可谁知众人闻言,却都摆出一副不以为然模样,有甚者还用奇怪眼神看向了林志北。直到林志北眉头紧锁,孙铁枪等人才相继为他解惑起来。

“好叫恩公知晓,这自古齐鲁大地多富庶,咱们只随便打打牙祭,便让兄弟们吃饱喝饱了。”

孙铁枪话音刚落,便有人接过话茬。林志北定睛一看,好家伙,这不是妙真妹子还是谁。

“恩公,我觉得孙家哥哥说的极是,想当初我们红袄军便是如此。识相的自己送上一半家产,不识相的全部抢来便是。”

一言既出,众人皆纷纷呼应。

真好一个古代版本的“打家劫舍”啊!

“咳…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皆是逃不过一个烧杀抢掠,林志北听不下去,这才连忙将其打断。

“诸位且听我一言,自古起义皆是师出有名,何谓义军,当以义字为先。若只一味打家劫舍,终究是落了下成。想当初也是在这山东路,那梁山之人虽也是打家劫舍,但尚知打着替天行道之旗号,我等身为后来人,又岂能输给古人之理。故而,贫道倒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比起那水泊梁山还要高明几分。”

已然决定造反,若仍固步自封,效仿古人,岂非言遭书友非议。

而且后世就有现成的样板,林志北岂不知照本宣科。

“哦,恩公请说。”自家的恩公发话,林妙真岂有不捧之理。

林志北正襟危坐于首席之上,好整以暇的拍了拍道袍上不存在的灰尘。

“那我就抛砖引玉,若是说的不对,诸位兄弟们可要多多包涵。”

众人纷纷呼应,林志北见状也是不再含糊其辞。

“我等既称义军,当以世人大义示之,不论女真金国,还是南方赵家,皆当政者奢华残暴,当官者为富不仁,底层百姓民不聊生、食不果腹,我心善之不忍也。因我等义军来自五湖四海,有汉人、有金人、有西夏人,甚至还有色目人兄弟。故当是一视同仁,所以我立大旗,非推翻某家朝廷,皆乃推翻这肮脏的苍天。

故而,我等应树十六字义军大旗。”

“敢问恩公是何旗号?”曾经一位摩尼教的首领赶紧出言问道。

“摊丁入亩,均田免赋,不分族类,天下大同。”

嚯,清代的摊丁入亩,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孙先生的大同思想。此时此地融合一起说将出来,众人无不为之震惊。皆呆愣愣的怔在原地,好半晌都没有丝毫的动静。

林志北也不催促,直至过了好一会儿的功夫。杨安国才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结结巴巴的说道:

“恩公莫不是想染指那个位置。”

杨安国说完,还竖起食指朝着天空指了指。

林志北闻言也不禁莞尔,当即便又解释起来。只才四句话,若得一句都乃人生之大志,可若结合一起,也难怪他们不去多想。

此人众人聚拢一起,一是义气相投,二乃按计行事。本只为随便造个反,乱下金国朝纲罢了,实没想会整出如此宏伟之大计。

待林志北一顿解释过后,众人虽是一知半解,却也深知对方之用意。

尤其是林安国兄妹俩,更是平民出身,皆知若是此计能成,天下百姓日子总归是要比现在幸福几倍不止。

故而,两人竟不约而同的齐齐走到林志北面前,其挺直身躯,双膝跪地,双手抱拳,低头便是叩拜。

“恩公志向远大,亦是安国此生之追求,若恩公不弃,安国愿效犬马之劳,生死相随。愿倾尽所能,协助恩公成就大业。”

说完,杨安国又是重重一叩,竟与其妹子杨妙真一起,不约而同的高呼道:

“红袄军杨安国、杨妙真,拜见主公。愿随主公,共创大业!”说完又双双从怀里掏出匕首,直接划向了自己的手掌。顿时间,便见鲜血直流。

呃!

一言既出,歃血为盟,当即震惊四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众在座见状,亦是立马齐齐跪倒在地,纷纷有样学样,更是齐声高呼:

“我等愿随主公,共创大业!”

刹那间,只见小小的厅房之中,血腥弥漫,直直扑鼻而来。

林志北赶忙上前将众人一一扶起,口中不免佯装责备连连。

“快快请起,我等志同道合,诸位兄弟切不应行此大礼。更不应该行如此自残之举。主公一说,切不可再说,纵使恩公两字我亦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