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想,张乘风也明白了,兵荒马乱的,吃饭才是第一要务!粮食都不够吃,谁种这玩意啊。
等来年,他倒是可以把棉花的问题重视起来,推广一下,也不知道襄阳府有没有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
这一年,过得十分的热闹,张乘风也是整日里这里参加宴席,那里参加宴席。
春节过后,张乘风又忙碌了起来,不过兆头却是极好。
先是工业局的人把水泥给成功的烧制了出来。
接着就是下面派出去找矿的人在均州发现了铁矿,在南漳,宜城发现了露天煤矿。
陆冠英领着襄阳商队前往了临安,回来之后,带回了大批的工匠技术人员还有各种物资。
襄阳玻璃以其独特的通透性,赢得了临安那批傻逼文人们的争相追捧,不少人还为此作诗作词,称赞玻璃。
同时,张乘风还让农业局加快红薯,土豆,玉米,水稻,小麦的推广。
其中最快的就是红薯和土豆了,其次就是玉米和小麦,这几种作物,相对比较抗寒,冬天也能生长。
多收点,少收点没关系,只要不断的进行裂变即可,系统提供的良种,性状倒是十分的稳定。
只有水稻,相对来说,不那么抗寒,需要挑季节种植才行。
其他的,比如火器的研究,炼铁技术,棉花,基本卫生理论,零零散散的现代知识,只要想起的,张乘风便不遗余力的推广,好些事情,张乘风一知半解,也只能给那些技术人员讲了,让他们去研究。
好在他现在搞的那些事情,都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工匠们不断尝试,倒是不断的突破着。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
这一年,张乘风基本都待在襄阳府,也没去其他地方。
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整个襄阳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光是在册的人口,就从他刚开始接手的时候30万人左右,暴增到了70万,当然这其中自然增长的只是少数,大部分都是从其他地方移居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