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容人之量

起初,他与那些功臣们情同手足,大家齐心协力,为开创大明基业共同拼搏。

像徐达、常遇春等名将,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

永琰聚精会神地听着,小嘴巴微微张开,仿佛生怕错过一个字。

乾隆顿了顿,接着说道:“然而,天下初定之后,朱元璋的心态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看着这些战功赫赫、手握重兵的功臣们,心中渐渐生出忌惮。

他担心这些功臣仗着功劳大、威望高,日后会对他的皇位、对朱家的江山社稷构成威胁。”

永琰忍不住插嘴道:“阿玛,那些功臣们不是帮他打天下的吗?他们肯定不会谋反的呀!”

乾隆轻轻叹了口气,耐心解释道:“小十五,帝王之心,深不可测。

朱元璋站在权力的巅峰,所思所想已与往昔不同。

他觉得,哪怕功臣们当下没有谋反之心,但保不准未来形势变化,会有人动歪心思。

况且,他想要为子孙后代扫除一切潜在隐患,确保大明江山永固。

于是,他便以各种理由,对功臣们大开杀戒。”

永琰小脸满是惊愕,又问道:“那他是怎么杀的呀?那些功臣们就不反抗吗?”

乾隆继续说道:“朱元璋手段颇为狠辣,他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等一系列大案,株连甚广。

胡惟庸身为丞相,位高权重,朱元璋以其谋反为由,大肆诛杀,前后牵连达三万余人;

蓝玉是一员猛将,战功卓着,朱元璋同样借口其骄纵不法、意图谋反,将其一网打尽,受牵连被杀者亦有一万五千余人。

这些功臣们,有的还来不及反抗,就被莫须有的罪名压垮,含冤而死。”

永琰听着,不禁打了个寒颤,小声嘟囔道:“这也太可怕了,阿玛。”

乾隆看着儿子受惊的模样,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小十五,这便是历史的教训。

为君者,当有容人之量,善用人才,亦要懂得平衡各方势力,切不可因猜忌而滥杀无辜。

否则只会寒了人心,动摇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