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什么仁义礼信,都是次要的!”
“若不杀韩信,汉高祖不敢保证他会不会谋反,让刚刚平定的天下再次陷入战乱之中。”
“所以,韩信非死不可。”
听完包拯的这番解释,展昭仿佛整个人都通透了起来,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没想到他无法理解的问题,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剖析。
虽然有点毁三观,却又觉得无可厚非。
一直以来,面对天子杀功臣的事,展昭一直都是站在功臣的角度看待问题,认为天子无情无义。
但现在,他对王法和政治才重新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展昭长叹口气:“如此说来,功臣都非死不可么?这还有天理吗?”
“如今大人您功勋卓着,远胜管乐等王侯将相,会不会有一天也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包拯笑了起来:“功臣不一定会死,那就得看功臣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汉高祖杀功臣,而唐太宗却没有。这并非是因为唐太宗比汉高祖仁慈,而是因为大唐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朝臣和将军没有犯上作乱的条件。”
“大宋朝自杯酒释兵权之后,又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军权和政权都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陛下没有杀臣子的必要。”
“所以,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做僭越之事,陛下不至于对本府下手。”
“至少目前不会!大宋朝还需要本府。”
现在赵祯和包拯的君臣关系依旧牢靠,但不代表以后不会。
这一点,没有人敢打包票,包拯也不敢保证以后会不会变。
一旦天子对他的信任崩塌,那就难说了。
所以,想要在朝堂之上屹立不倒,并不是那些所谓的明哲保身。
也并不是功成身退。
而是要让天子和这个国家一直都需要你,那天子就不会杀你。
有用,是最好的明哲保身之法。
这是包拯多年悟出来的真理。
倘若当年韩信没有那么快平定天下,亦或他还有用处,也不会死得那么早。
对包拯而言,大宋现在外地环伺,国内又处于变法改革期,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在大宋朝没有彻底解决内忧外患之前,赵祯就绝对不会对他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