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一成,我等也算对得住列祖列宗,对得住当今圣上了。”张慎之激动地说道,眼中隐隐有泪光闪烁。
李明轻轻翻开其中一卷,看着那工整的字迹,心中充满自豪地说道:“这是我朝的荣耀,也是我们文人的使命。日后,天下人皆可通过此书,了解我大清的幅员辽阔、制度完备。”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这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鸿篇巨制,仿佛看到了大清的繁荣昌盛将永远延续下去。他们知道,这部《清一统志》,将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见证着大清的辉煌。
刘墉、纪晓岚将这消息禀奏给乾隆之后,乾隆大喜,说道:“此乃我大清特大喜讯。传旨重赏翰林院诸位编修,朕要给他们加官进爵!”
而就在这喜事连连之时,一桩杀妻大案却引起了一场巨大风波。
乾隆五十年秋的一天,京城礼部员外郎海昇的宅院里,一片死寂。海昇与妻子乌雅氏的房间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你这女人,整日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与我争吵,实在是让我厌烦透顶!”海昇怒目圆睁,对着乌雅氏大声吼道。
乌雅氏牙尖嘴利、毫不示弱,尖声回应:“我嫁与你,本指望能有个荣华富贵、穿金戴银的日子,谁知你如此无能,还不如人家的一个管家婆过得好!我真是瞎了眼,嫁给了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愈发激烈。海昇心中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失去了理智。他突然伸出双手,狠狠地掐住了乌雅氏的脖子。乌雅氏拼命挣扎,双手乱舞,可最终还是没了动静。
海昇看到妻子死了,一下子清醒了许多。他深知杀人是要偿命的,在惊恐和慌乱之下,他匆忙将乌雅氏的尸体吊起来,伪造了上吊自杀的假象。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当乌雅氏的弟弟贵宁知道姐姐的死讯之后,他知道姐姐和姐夫感情一直不睦,心中对姐夫的行为充满怀疑。再加上他与姐姐感情深厚,平日里没少听姐姐抱怨海昇这不好、那也不行。如今姐姐突然“上吊”,他觉得事有蹊跷。于是,贵宁一纸诉状,将海昇告到了顺天府,声称海昇杀妻。
这案子看似普通,却因背后复杂的官场关系,变得波谲云诡。彼时,朝中大臣和珅与阿桂权势极大,二人明争暗斗已久。海昇是阿桂的下属,而审理此案的刑部、都察院官员中,又有不少人与和珅关系密切。
案件一受理,便陷入了重重迷雾。刑部官员在查验尸体时,竟声称乌雅氏确实是上吊自杀,便草草结案。然而贵宁不服,他坚信姐姐是被海昇所害。于是越级上告,将事情闹到了乾隆帝面前。
乾隆帝听闻此案,龙颜大怒。他深知此案若处理不当,必将引发官场动荡。于是,他下令重新验尸,并派了一向公正严明的刘墉前去监督。
这一次验尸,却遭到了重重阻碍。那些与阿桂有牵连的官员,暗中使绊子,试图干扰验尸结果。但在刘墉明察秋毫的监督之下,负责验尸的官员仔细检查尸体的每一处细节。最终,他们发现乌雅氏的颈部有明显的掐痕,并非上吊所致。
在刘墉的监督之下,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海昇杀妻的事实被坐实。乾隆帝得知结果后,雷霆震怒,下令将海昇处死。同时,对于那些在案件中舞弊的刑部、都察院官员,也一一进行了严厉处分。
而这起案件,让和珅与阿桂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朝堂之上,二人的争斗愈发激烈,大臣们也纷纷选边站队,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但乾隆眼里不揉沙子,他绝不允许朝堂因二人的争斗而陷入混乱。
在他观察到刘墉、纪晓岚、钱沣、朱珪等人没有选边站后,就给了这四人特殊权力,分化了阿桂、和珅的势力。就这样,在乾隆皇帝亲自掌控下,朝廷总算勉强维持了表面的平衡。只是这海昇杀妻案,却成了众人心中难以忘却的一桩公案,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警示着后人,真相或许会被掩盖一时,但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而和珅,虽然在与阿桂的较量中险胜。但是,他总觉着有一股暗藏的势力在许多地方压制着他,让他总感觉背后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