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湘黔之战

而和珅这边,虽然在筹备军需物资的过程中中饱私囊,但表面上还是做得滴水不漏。他按时将粮草和兵器等物资运往贵州前线,确保了清军的后勤供应。

当清军进入湖南境内时,湖南永绥的石三保、乾州的吴八月二人早已得到消息。他们迅速调整部署,命令苗民义军在险要之地设下埋伏,准备给清军一个迎头痛击。

阿桂率领大军一路前行,警惕性极高。他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探查前方的敌情。当探子回报前方有异常动静时,阿桂立刻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原地待命。他仔细分析了探子的情报,判断出前方可能有埋伏。

阿桂召集各路将领,说道:“前方很可能有叛军的埋伏,我们不能贸然前进。大家说说,该如何应对?”

一位将领说道:“大人,我们可以派出一小股部队,佯装中计,引叛军出来,然后大军再合围歼灭他们。”

阿桂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可行。但要注意,佯装中计的部队一定要演技逼真,不可露出破绽。同时,大军要迅速做好合围的准备,一旦叛军上钩,务必将他们一网打尽。”

于是,清军按照计划,派出了一支五百人的小队,大摇大摆地向前方走去。石三保在山上看到清军小队,以为他们中计,心中大喜,立刻下令苗民起义军出击。一时间,喊杀声四起,苗民起义军如潮水般从山上冲了下来。

清军小队见叛军上钩,立刻转身向后撤退,佯装慌乱。石三保见状,以为清军不堪一击,率领起义军穷追不舍。就在这时,阿桂一声令下,埋伏在四周的清军大军如猛虎般杀出,将苗民义军团团围住。苗民义军这才发现中计,但为时已晚,他们陷入了清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一场激烈的战斗就此展开,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清军凭借着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逐渐占据了上风。石三保见势不妙,急忙率领一部分义军突围而出,向乾州方向逃去。阿桂并没有下令追击,而是整顿军队,准备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此次战斗,清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伤亡不少。阿桂深知,苗民义军熟悉当地地形,且士气高昂,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他派人将战斗情况详细地汇报给了乾隆,并请求增派援兵。

养心殿内,烛火摇曳,乾隆身着常服,面色凝重地看着手中的战报,微微点头,自语道:“阿桂此次指挥倒也妥当,首战能有此佳绩,殊为不易。”然后轻轻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继续自言自语:“只是这湖南、贵州之乱,若不能尽快平息,只怕会生出诸多变数,四川的义军也一直蠢蠢欲动,随时可能增援。”

一旁的近侍恭敬地站着,大气都不敢出。乾隆略作思忖后,提高声音道:“传朕旨意,着令从其他省份火速调集两万兵力,驰援阿桂的平叛大军,务必尽快将这乱局平定!”

与此同时,在毓庆宫内,颙琰听闻清军首战告捷的消息,面露喜色,眼中满是欣慰:“阿桂将军果然不负众望!”但随即,他又微微皱眉,喃喃自语:“只是叛军根基未除,后续局势仍不容乐观。”

颙琰来到养心殿乾隆的书房,行礼后说道:“皇阿玛,儿臣听闻前线首战告捷,心中实在为阿桂将军高兴。但儿臣也深知,此役艰难,后续恐有诸多挑战。儿臣恳请皇阿玛,允准儿臣前往前线慰问将士,一来可鼓舞士气,二来儿臣也想借此机会,学习军事指挥和处理政务的经验,也好为皇阿玛分忧。”

乾隆看着颙琰,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你有此心,倒是难得。只是前线毕竟危险,你此去需万分小心。”颙琰连忙说道:“多谢皇阿玛成全,儿臣定当小心谨慎,不辱使命!”乾隆微微点头:“去吧,父皇盼你早日荣归。”

颙琰领了乾隆的旨意,带着慰问品,一刻也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往贵州前线赶去。一路上,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颙琰看着这一幕幕场景,心中满是不忍与自责。他暗暗握紧拳头,在心中发誓:“此番前去,定要协助阿桂将军尽快平定叛乱,还百姓一个安稳太平的日子!”

当颙琰到达贵州前线时,阿桂得到消息率领众将前来迎接。颙琰亲切地慰问了将士们,并传达了乾隆帝的关怀和期望。他对阿桂说道:“桂中堂,此次平叛,关系重大。皇阿玛对您寄予厚望,希望您能早日平定叛乱,为大清立下大功。”

阿桂躬身说道:“殿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和殿下的信任。只是这叛军狡猾多端,又熟悉地形,接下来的战斗还需从长计议。”

颙琰点头说道:“桂中堂所言极是。我在来的路上,也了解了一些当地的情况。我们不仅要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还要注重安抚民心,让百姓知道我们是来帮助他们的,而不是来压迫他们的。”

阿桂听了颙琰的话,心中暗暗佩服,心想这位太子殿下果然有见识。于是说道:“殿下高见,臣一定会在平叛的同时,做好安抚百姓的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颙琰说:“那么桂中堂,你看看我能干点什么?我愿做你麾下的一名小卒,可以上前冲锋陷阵。”

阿桂摇了摇头说道:“太子殿下,你只需坐镇中军,至于前方战事,有本帅和将士们就够了,大可不必冒险冲杀。”

在颙琰的建议下,阿桂对作战策略做出了重大调整。一方面,清军持续加强军事攻势,如同收紧的绞索,逐步压缩苗民起义军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大量官员与士兵深入民间,不遗余力地宣传清朝政策,致力于安抚百姓情绪。他们发放粮食、衣物等生活物资,帮助百姓恢复生产生活,试图从根本上瓦解起义军的民众基础。

随着清军的步步紧逼与安抚政策的推行,苗民起义军的处境愈发艰难。一些原本支持起义军的百姓,看到清军并非如传言中那般残暴,反而为他们提供帮助,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动摇之意渐显。石三保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心中焦急如焚。他深知,若不能尽快扭转局势,起义军将面临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