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的府邸常常高朋满座,来自各国的贤能之士纷纷慕名而来。其中有一位名叫冯谖的门客,初来乍到时,并未引起众人的注意。冯谖穿着破旧的衣服,自称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依然热情地接待了他,将他安排在普通门客的住所。过了一段时间,冯谖靠着柱子,敲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孟尝君得知后,将他的待遇提升,让他能吃到鱼。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这儿出门没有车坐啊!”孟尝君又满足了他的要求。其他门客都觉得冯谖贪得无厌,但孟尝君始终没有怨言。
后来,孟尝君要派人去他的封地薛邑收债,冯谖主动请缨。临行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完债,需要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邑后,把欠债的百姓召集起来,核对完账目后,他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券付之一炬,百姓们高呼万岁。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我看您家中珍宝、狗马、美人都不缺,缺少的是‘义’,所以我为您买了‘义’。”孟尝君虽心中不悦,但也没有过多责备。
一年后,孟尝君因得罪齐王,被罢官回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孟尝君回来了,都出城迎接他,夹道欢迎。孟尝君这才明白冯谖的用心,对他更加敬重。冯谖的故事传开后,更多的贤士被孟尝君的胸怀和气度所吸引,纷纷前来投奔,孟尝君的门客队伍日益壮大,成为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强大智囊团。
第四节:纵横列国展谋略
孟尝君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门客们的辅佐,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他不仅在齐国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与各国诸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小主,
有一次,秦国的秦昭王听闻孟尝君的贤能,想邀请他到秦国担任相国。孟尝君起初有些心动,准备前往秦国。他的门客们纷纷劝阻,认为秦国乃虎狼之国,去了恐怕有危险。但孟尝君不听,执意要去。这时,一位门客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去楚国,却驾着车往北走。别人告诉他方向错了,他却认为自己的马好、路费多、车夫技术好,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如今秦国是强国,您去了若不能施展抱负,反而会陷入困境,这不就像那个南辕北辙的人吗?”孟尝君听后,才恍然大悟,放弃了去秦国的想法。
然而,秦昭王并未就此罢休,他派人对齐王施加压力,迫使齐王派孟尝君到秦国。孟尝君无奈之下,只好前往秦国。秦昭王见到孟尝君后,对他的才能十分欣赏,想让他担任秦国相国。但秦国的大臣们却进谏说:“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他肯定会先为齐国着想,若让他担任秦国相国,秦国恐怕会有危险。”秦昭王听后,犹豫不决,最后将孟尝君软禁起来,想找机会除掉他。
孟尝君陷入了困境,他的门客们纷纷出谋划策。其中一位擅长学狗叫的门客,趁夜潜入秦宫仓库,偷走了孟尝君献给秦昭王的一件珍贵的狐白裘,将它送给秦昭王的宠姬。宠姬在秦昭王面前为孟尝君说情,秦昭王果然下令释放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刻改名换姓,连夜逃离秦国。当他们逃到函谷关时,按照规定,要等鸡鸣才开关放行。这时,另一位门客学起了鸡鸣,附近的公鸡听到后也纷纷鸣叫起来。守关的士兵以为天亮了,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一行得以顺利出关,逃离了秦国。
孟尝君在各国之间的经历,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谋略,以及他门客们的奇能异术。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门客们的帮助,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周旋,化险为夷,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利益。
第五节:归齐辅政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