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樗里疾深刻认识到农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他积极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为开垦者提供政策支持与物质奖励,让一片片荒芜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大力兴修水利工程,组织百姓修建水渠、堤坝等设施,使农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保障了百姓的生计,也为秦国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了变数。秦武王在位时间不长,却因意外举鼎身亡,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秦国陷入了短暂而混乱的王位继承危机。在这风云变幻的关键时刻,樗里疾凭借着自己在朝中深厚的影响力,联合其他忠诚于秦国的大臣,经过一番艰难的权衡与谋划,最终拥立秦昭襄王即位。
小主,
新王登基后,对樗里疾的忠诚与才能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与信任,任命他为丞相。至此,樗里疾的权力与地位达到了巅峰,成为秦国政治舞台上最为耀眼的人物,肩负着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重任。
第五节:智者暮年 传奇谢幕
岁月如同无情的车轮,缓缓驶过,樗里疾在为秦国鞠躬尽瘁的征程中,逐渐步入暮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不可避免地逐渐衰弱,曾经矫健的步伐变得迟缓,曾经明亮的目光也略带浑浊。然而,他那颗对秦国炽热的忠心却丝毫未减,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依然如同年轻时那般热切。
即使在病榻之上,樗里疾依然心系秦国的命运,时刻关注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他常常强撑着病体,向秦昭襄王提出自己对国家事务的建议与见解。他深知,秦国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六国虽已在秦国的强大攻势下逐渐衰落,但他们随时有可能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他反复告诫秦昭襄王,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掉以轻心,要继续推行改革,加强国家的实力。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樗里疾常常陷入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感慨之中。他见证了秦国从一个相对强大的诸侯国,在历代先王的不懈努力与众多贤臣良将的辅佐下,逐渐崛起为天下强国的波澜壮阔的历程。而他自己,也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初出茅庐的王室子弟,到纵横外交舞台的使者,再到征战沙场的统帅,直至辅政朝堂的丞相,每一步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智慧。
樗里疾去世后,秦国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离世,如同秦国天空中一颗璀璨星辰的陨落,让无数人为之哀伤。他被厚葬于渭南章台之东,那是一片象征着荣耀与尊严的土地。百姓们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葬。他们怀着崇敬与感激之情,怀念他为秦国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的智慧、谋略与忠诚,如同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在秦国人民的心中,成为秦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世的秦人继续为秦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奋斗。
后世对樗里疾的评价极高,他被公认为秦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与军事家之一。他的故事在秦国的土地上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口中代代相传的传奇。他的智慧启迪着后人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时要冷静思考、巧妙应对;他的谋略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战场上要审时度势、出奇制胜;他的忠诚则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道德标杆,教导人们要始终坚守对国家和理想的忠诚。他的一生,为后人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与外交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一位杰出人物的辉煌与传奇。
金句分享:
樗里疾是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并非秦朝人物。他比较着名的“名句”是其临终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百年之后,这里(樗里疾的墓地)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后来,西汉建立,长乐宫建在了他墓的东边,未央宫建在了他墓的西边,武库正对着他的坟墓,正好应验了他的预言。
此外,秦国人有谚语“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也算与樗里疾有关。意思是论力气大要算任鄙,论智谋多要数樗里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