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户部尚书大人也在,学生想知道这周报,定价多少比较合适呢?”
林允鸿微微颔首,看向宁子民道:“宁尚书怎么看?”
户部尚书心中盘算了下成本,很快便给出答案:“依臣之见,这周报版面新奇,字迹与文章都属上乘,老臣觉得哪怕读书人参悟,都能够增长些许才气……”
“定价一两银子起,老臣觉得非常合适。”
这字太漂亮了,版面也较为新颖。
他看了都心情愉悦,定价太低就有些糟蹋了,以那些读书人的家底,一两银子根本不算什么。
“不行!”
林回果断拒绝。
“呃?”
宁尚书错愕地看着林回,这卖出的银子,最终都要上缴国库。
这是增加大詔底蕴的事。
陛下牵头兴办的大詔周报,大詔官吏谁敢不买?这七天一次。
一百万份周报,那就是一百万两银子。
若是印刷不够一百万份,他户部的人去帮忙印刷,甚至官吏带头借钱给朝廷。
林允鸿没有表态,看向林回道:“林解元说说你的理由。”
“陛下,尚书大人定价实在太离谱。”
林回摇了摇头,正色道:“学生出身大詔底层,深知百姓生存不易,一两银子,这可是大詔五口之家一个月的全部开销。”
“让一个家庭不吃不喝一个月,去买一张这样的纸墨,换成学生,学生自问是做不到。”
“学生很疑惑,尚书大人是如何做到,敢开口定价一两银子的?”
林回不怕得罪人。
户部尚书这么大年纪,还能呆在朝堂,能力肯定是有的。
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大詔百姓的生活,过的有多苦。
“林解元,你……”
宁子民被林回毫不留情的怼了一下,对林回的好感也消了大半。
他正色道:“老夫很敬佩你,小小年纪就才华横溢,有此想法跟作为,是朝廷之幸,这周报一旦发行给大詔官吏跟读书人,定价一两以上,对朝廷来说就是巨大的收益。”
“普通老百姓不识字,而识字的老百姓也拿得出一两银子。”
“户部每年通过各地官府上缴的税收,明明白白地算出,老百姓的年度平摊收入,每人高达十余两。”
“五口之家平摊就是五十两,每年可余三十余两银子,花一两银子就能知晓朝廷大事小事,这有何离谱的!?”
宁子民身为户部尚书,很清楚大詔的百姓,其实过的都挺好。
穷人,不过就是懒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