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掷剑入泉,剑身分解成七十二枚玉牌浮出水面,每块都刻着《道藏》中失传的导引术。
泉眼深处传来白璃的叹息,这次却带着终南山的鹤唳清音:";你终于肯放下因果,去看剑锋外的天地了。";一只湿漉漉的纸鸢浮出水面,正是陈天一九岁时被山风卷走的那只,绢面《太上感应篇》的字迹还清晰如昨。
陈天一握紧穿在纸鸢骨上的情丝,发现丝线另一端系着块太极玉佩——正是他当年拜师时,亲手埋在紫阳洞前的入门信物。玉佩阴阳鱼眼中,各有一点桃蕊初绽的红。
陈天一将玉佩贴近耳畔,松涛声里竟藏着紫阳真人当年的晨课。
那尾红鲤化剑时溅起的水珠,此刻正在玉佩表面凝成《周易参同契》的纳甲图。
他忽然振腕抖开纸鸢,浸透泉水的绢面显出血色脉络——原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具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谓御剑,御的何尝不是自身气血?";陈天一引剑指划过纸鸢骨架,太渊穴突然涌动的气机竟与三十里外石笋峰的云海共鸣。
玉佩阴阳鱼开始逆向游动,桃蕊红顺着情丝渗入他少冲穴,整条手少阳三焦经顿时燃起温火。
焦松突然簌簌落雪。陈天一以剑为笔,在雪地勾画《钟吕传道集》中的火候图。
当绘至";金液还丹";处时,七十二枚玉牌突然从泉眼飞出,在他周身组成浑天仪阵势。阵眼悬浮的正是那截生出新芽的桃木杖。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陈天一默诵《复命篇》,发现玉牌上的导引术竟与北斗运转暗合。
他踏着黄钟律吕的步法,每步都在雪地烙下《大丹直指》的卦象。
踏满三百六十步时,桃木杖突然扎根冻土,杖头新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成《云宫法语》的章句。
白璃的叹息化作山风掠过松枝:";青城三十六峰,峰峰都是未写完的丹诀。";陈天一抬头望见东方的启明星,其光芒穿过玉牌阵投射在雪地上,恰是《入药镜》所述";水真水,火真火";的方位。
他并指抹过剑脊,剑身腾起的白雾竟在空中凝成《金丹大成集》的鼎器虚影。
当第一缕晨曦染红剑尖,陈天一突然刺向自己的影泉穴。剧痛中,他看见三年前师尊羽化时的场景:紫阳真人并非坐于蒲团,而是立于瀑下任由激流冲刷百会。那日他错愕发现,师尊道袍下的皮肤竟布满《修真太极混元图》的刺青。
桃木杖突然爆出嫩叶。陈天一以剑引泉浇灌杖根,水中玉牌纷纷嵌进树皮,将《道枢》二十六篇炼形法刻入年轮。当最后一块玉牌归位时,杖身浮现出紫阳真人手书的《还丹歌诀》,每个字都在新叶间流转青光。
雪地开始蒸腾白雾。陈天一褪去上衣,背上《修真图》朱砂痕迹突然渗出血珠。这些血珠并不落地,反而悬浮成《黄帝九鼎神丹经》的九宫格。他挥剑斩破中宫位,血珠顿时化作丹砂色的鹤群,衔着桃木杖飞向石笋峰。
峰顶的炼丹岩上,陈天一找到了当年师尊刻的";玄牝";二字。字痕里积着经年雨水,竟孕育出七茎素心兰——正是《道藏》记载的";还魂草";。
当他折下最长的兰叶时,叶脉突然浮现出白璃在琉璃宫刻阵的画面,那些阵纹与此刻脚下的青城护山阵完美契合。
";原来你早就...";陈天一将兰叶贴在太极玉佩上。兰香与桃蕊交融的刹那,七十二峰同时响起晨钟。他看见自己当年埋在紫阳洞前的入门玉碟正破土而出,碟面《度人经》的朱砂文已褪成暗褐,却在兰叶拂过时重新泛起金光。
午时三刻,陈天一在炼丹岩布下子午阵。桃木杖立在坎位,红鲤剑镇守离宫,玉佩悬浮阵眼吞吐阴阳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