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机器人的解说,王攀才知道,原来这个安全屋其实可以作为信号中继器。就例如家里的子路由器,可以用于增强机器人或者无人机的信号传输。
其实无人作战看似神秘,说出来也十分简单。目前的确还无法做到利用AI算法来让机器人完全自主行动,虽然勉强可以做到,但很容易出现不受控的情况发生。
所以作战机器人大多还都是依靠人工远程操控,这样就有了另外一个问题的出现,那就是遥控器可遥控的范围。
例如现在最好的民用航拍无人机,说是可以传输30公里以内都可以完成视频传输。但实际使用下来却不尽如人意,那是因为民用航拍无人机需要的信号源和手机的信号源完全不同。
目前手机通讯的信号,属于低带宽、低延迟的语音信号。就爱是你是短信和网页浏览、观看视频听音乐等等,对于延迟的容忍度较高。简单移动的就是有缓冲的余地,虽然大部分人可能并没有感觉,但的确是存在的。
而无人机则完全不同。无人机的控制信号需要实时传输遥控指令,例如飞行的方向、高度、速度等等。而且传感器也需要实时传输定位信息,各种飞行姿态或避障信息。
同时无论军用或民用,都需要有实时的摄像头画面或者雷达画面。那就需要至少1080P甚至是4K\8K的画面,想要达到这种水平对于带宽和延迟的要求极高。如果传输不及时,无人机很可能丢失,或者被敌方率先发现击毁。
另外使用频段的不同和干扰的管理也是完全不同的。无人机的常用频段是2.4GHz、5.8GHz(ISM频段)。这些常用频段就极易受到WI-FI、蓝牙等设备的干扰信号。
还有一些采用私有协议的加持,例如DJI的OcuSync都可以增强传输的稳定性。这个属于民用级别的,军用级别有特殊的协议加持,效果要高于民用。
而手机的讯号的频段就比较低了,一般都是700MHz-2.6GHz,干扰就比较少了。而且还有全国分布的各个基站信号,这就能保证信号的覆盖。
有的人或许会注意到,在一些无人的野外包括此时的罗布泊,信号会略微变差一些。这就是因为信号基站比较少的缘故,更不要说无人机和机器人。
只要是需要遥控的东西,大概的理论都差不多。只不过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同,最难处理的就是续航和通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