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谦为首,朝中年轻一辈的能臣,已经开始逐渐成长起来。
大明向外扩张的步伐,也从未停止。
宣德五年。
澜沧王兰亨登去世,朝中大臣摩柯黛维趁机夺权,随意废立王室,肆意镇压反对派。
澜沧王国,也就是后世的老挝。
澜沧国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同时还打压朝中的亲明派。
其他大臣不堪其扰,以亲明派为首,开始秘密策划。
他们知道最近大明正在周边国家采取积极干预政策,作为澜沧的宗主国,想来只要己方求援,就不会置之不理。
至于干预进一步深入,整个澜沧有可能被吞并,对于亲明派来说,那不是大好事吗?
给谁当臣子不是当,背靠大明,可比澜沧这个小国好太多,能当大明的狗,简直太幸福了。
于是他们派人向大明求救,云南承宣布政使司收到求救后,不敢有丝毫怠慢,八百里加急汇报朝廷。
亲明派的使者也随之一同前往,一路上他见识过大明的大好河山后,更加坚定内心了想法。
只有大明才能救澜沧,不能再让摩柯黛维继续胡闹下去了。
朱瞻基在朝会之上,接见了澜沧使者。
听闻他的请求后,朝堂之上大部分人心中的想法差不多,看来澜沧也是大明的掌中之物。
经过交趾和占城之事后,潜移默化之下,朝中众臣对于南洋诸多小国,都抱有一种特殊的心态。
尤其是这些和大明接壤的,没事就喜欢在边境骚扰,边民们都深受其害。
以往朝廷的军事中心在北方,这些军情,就被当成小事忽略了。
现在到了算总账的时候。
既然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还能扩展大明的疆域。
关键这几年交趾和占城的大米已经运抵京师,还有这海量的利益,那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