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歪思汗已经被彻底驯服,加上仅有不到一千亲卫,其他部族和居民,还能分享丝绸之路带来的红利,当然举双手赞成新疆镇成立。
河中镇也是同样的理由,强敌环伺,只有大明能够救他们,还能带来各种好处,河中镇的设立也顺理成章。
甚至在这过程中,撒马尔罕和其他河中重要城市,还在争抢军镇驻地。
想让明军都在自己的地盘上保护自己,同时还在垂涎明军带来的海量后勤供应需求,那都是钱啊。
两个军镇能够顺利建立,都是和当地有了共同利益,总结了成功经验,自然要将它发扬光大。
前交趾布政使司是黄福和张辅一手建立,两人精诚合作,其实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因为这两位威望足以压制交趾的重量级人物先后离职,后继者再无此等威望。
而交趾本地士绅势力抬头,被一些野心家利用,这才有了黎利的壮大,驱逐当地明军。
于谦要做的,就是要拔除当地本土残余势力,把云桂和交趾交界土司改土归流,利用他们来压制交趾的本土势力。
这些人在利益驱使下,绝对会是明军的铁杆支持者。
他还遍访前任布政使司军政主官,黄福和张辅也很愿意接待这个后辈。
特别是黄福,他主政期间,大力推动了交趾布政使司的改革,极力推动交趾各项文化,教育工作。
目的很明确,想让这块和华夏若即若离的汉家故土,最终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终因身体问题,黄福必须回国养病。
再就是时间确实太短,自永乐年建立交趾布政使司,不过十多年,无法做到从根本上改变这片土地。
也就是这些残余问题,才有了后来的黎利反叛。
当听闻交趾叛军四起,境内明军节节败退时,内阁还没有做出决议,黄福就拖着病体,以詹事府事身份上书。
他从邸报中得知,朝廷在西北大胜,前后拓地万里。
怕朝廷短时间内不想再次用兵,所以在奏折中力劝不能放弃交趾。
作为西南藩篱,不管是国防,还是经济,人口上,交趾对大明都有重要意义。
直到柳升平定交趾,力克黎利的消息传来,这位老臣才放下心来。
现在于谦这个晚辈来请教,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几乎是把知道的交趾情况,都全数告诉于谦。
越听于谦越觉得,交趾还是得这位老前辈去镇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