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午后无事,便至少嫔馆过夜,吃了过量的春药,与赵合德夜间不知为欢娱多少次,已经到了天色大明,赵昭仪合德先从榻上起,汉成帝也即起坐,才把袜带系就,忽然就扑倒床上,不言不语,竟尔归阴。
赵合德尚不知何因,连呼不应,用手微按,已无气息,不由的神色慌张,急命内侍宣召御医。等到医官入内看视的时候,已是脉绝身僵,还有什么回生妙方?
那时只好报知太后,及内外要人。太后急忙趋视,亲抚帝体,肌冷如冰,当即号啕大哭,皇后赵飞燕等,陆续走集,统皆陪哭一场。及大众止哀,办理棺殓,太后召入三公,独缺丞相。
当由王莽禀明,谓丞相已择定孔光接任,于是复召孔光,就灵前拜为丞相,封博山侯。好在策文印绶,俱已办就,即付与孔光领受。孔光拜谢后,即与王莽等人料理大丧。
越宿由太后王政君下诏,令王莽和孔光,会同掖庭令查明皇帝起居,及暴病一切原因。王莽接奉诏旨,乐得从严究治,迭派属吏至少嫔馆调查,细诘赵昭仪合德,气焰逼人。
赵合德虽未曾毒死成帝,自思从前亏心各事,若一经逮问,断难隐讳,且要连累姊弟,一同坐罪。沈吟多时,觉得除死以外,已无别法,遂召集贴身侍婢,各给赏赐,嘱令勿谈前愆,自己则仰药毙命。一缕芳魂,总算赶上鬼门关,往寻汉成帝去了。也是显报。
汉成帝刘骜在位二十六年,改元七次,寿终四十五岁。本来是体质强壮,状貌魁梧,俨然象个尊严天子,怎奈酒色过度,耗丧本元,遂致乐极亡阳,霎时晕死,后来奉葬延陵。
太子刘欣入宫嗣位,是谓哀帝。尊太后王氏为太皇太后,皇后赵氏为太后。太皇太后王氏,喜谀寡断,傅昭仪谋立孙儿,常至长信宫伺候,竭力趋奉,就是丁姬也承欢献媚,孝敬有加,因此哀帝刘欣嗣位,太皇太后王氏,便令傅昭仪丁姬两人,十日一至未央宫,与帝相见。又传旨询问丞相孔光,及大司马何武,谓定陶太后应居何宫?孔光素闻傅昭仪权略过人,若得入居宫中,将来必干预政事,挟制嗣君,所以复议上去,请另择地筑宫。
何武未知孔光之意,谓不如到北宫居住,省得劳费。太皇太后依了何武所言,遂使哀帝刘欣诏迎定陶太后,入居北宫。傅昭仪即日移入,丁姬亦随同进去。北宫有紫房复道,与未央宫相通,傅昭仪得日夕往来,屡向汉哀帝要求,欲称尊号,并封外家亲属。哀帝刘欣甫经嗣阼,不敢自出主张,所以犹豫未决。
巧有高昌侯董宏,得闻消息,意欲乘机迎合,上书引秦庄襄王故事,谓庄襄王本夏氏所生,过继华阳夫人;即位以后,两母并称太后,今宜据以为例,尊定陶共王后为帝太后。亏他寻出佐证。汉哀帝得书,正想依议下诏,偏大司马王莽,左将军师丹,联名弹劾董宏。略言皇太后名号至尊,有一无二;董宏乃引亡秦敝政,蛊惑圣明,应以大不道论罪。
汉哀帝虽然不快,究因王莽为太皇太后的侄子,未便梗阻其议,乃免董宏为庶人。
傅昭仪闻信大怒,立到未央宫,面责哀帝,定要速上尊号。汉哀帝无奈,入宫拜见禀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允如所请,乃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定陶太后傅氏为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妃丁姬为定陶共皇后。
傅太后是河内温县人,早年丧父,母又改嫁,无亲兄弟,只有从弟三人,一名晏,一名喜,一名商。
汉哀帝为定陶王时,傅太后欲亲上加亲,特取傅晏之女为哀帝妃,至是即立晏女傅氏为后,封晏为孔乡侯。又追封傅太后父为崇祖侯,丁皇后父为褒德侯。丁皇后有两兄,长兄忠,已经去世,忠之子满也得受封平周侯,次兄明方值中年,并封为阳安侯。哀帝的本生外家,已经加封,只好将皇太后赵氏弟钦,晋封新城侯,钦兄子为成阳侯。王赵丁傅四家子弟,并膺显爵,朱轮华毂,杂沓都中。
太皇太后王氏,置酒未央宫,拟邀集傅太后赵太后丁皇后等,一同会宴,共叙欢忱。国丧才毕,不宜大开筵宴,王政君也是多事。筵席且备,应设坐位,太皇太后坐在正中,自无疑义,第二位轮着傅太后,即由内者令官名。在正座旁,铺陈位置,预备傅太后坐处。此外赵太后丁皇后等,辈分较卑,当然置列左右两旁。位次既定,忽然来了一位贵官,巡视一周,便怒目视内者令道:“上面如何设有两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内者令答道:“正中是太皇太后,旁坐是定陶傅太后。”
道言未绝,便听得一声怪叫道:“定陶太后,乃是藩妾,怎得与至尊并坐?快与我移下座来!”内者令不好违背怠慢,只好将座位移列左偏。看官道是何人动怒?原来是大司马王莽。王莽见座位改定,方才出去。已而太皇太后王氏,及赵太后丁皇后等,俱已到来就席,哀帝亦携同皇后傅氏,共来侍宴。只有傅太后不至,当下差人至北宫催请,好几次俱被拒绝,显见得傅太后为了坐位,已有所闻,不肯前来赴席。太皇太后不暇久待,乃嘱令大家饮酒。天厨肴馔,比不得吏民酒席,自然丰盛得很。但因傅太后负气不来,反累得满座不欢,饮不多时,当即散席,各归本宫。傅太后余怒未平,免不得迫胁哀帝,叫他撵逐王莽。哀帝尚未下诏,王莽已得知风声,自请辞职。当即奉诏批准,特赐黄金五百斤,安车驷马,罢令就第。朔望仍得朝请,礼如三公。公卿大夫,尚称莽持正不阿,进退以义,有古大臣风。又入王莽彀中。
王莽既免职,舆情都属望傅喜,傅喜已任右将军,学行纯正,志操清洁,傅家子弟,要算他最有令名。
偏傅太后因喜常有谏诤,与己未协,不欲令他辅政,乃进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封高乐侯,傅喜亦托疾辞官,缴还右将军印绶,有诏赐金百斤,令食光禄大夫俸禄,归第养疴。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留喜,谓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不应无故遣归,致失众望。哀帝亦知喜贤良,一时为祖母所制,不能不留作后图。过了数日,接阅司隶校尉解光奏牍,乃是一本弹章,指斥着名权戚两人。正是:
由来仕路多艰险,益信人心好诡随。
欲知解光弹劾何人,容俟下回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