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哦,这么看来,这个太监还是可以。”朱元璋淡淡道。
...
“可恶,可恶!”乾隆气得不停的跳脚。
...
清朝,原慈禧时空,曾经高高在上的慈禧,现在还蹲在暗无天日的监牢里面。
听到天空传来的声音,她缩在角落立瑟瑟发抖。
只怕,待会儿少不了又要挨一顿打了!
...
【后来,光绪帝又把寇连材派回去到慈禧身边。
寇连材曾多次委婉的劝谏慈禧,但慈禧不听,每次都斥责他。
1896年,中倭甲午战争,清朝大败,签下臭名昭着的《马关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发动了“公车上书”事件,反对马关条约,建议革新变法。
寇连材得知这事之后,也是大受触动,看着那慈禧还在整天的铺张浪费,他觉得自己也该做点什么。
于是,在二月初十的早上,慈禧还在苹果的香气之中哼哧哼哧的睡大觉。
寇连材就来到床边,跪着哭泣。
慈禧被惊醒之后,怒斥他道:“大清早的,你在哭什么丧?”
寇连材说:“国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你就算不考虑祖宗基业,也该为自己打算,怎么还整天这耍那耍的,你不怕出什么动乱吗?”
慈禧很是生气,把寇连材怒骂了一顿,将他赶了出去。
寇连材见这样劝谏不行,就想着干脆来个正式的。
于是,他请了假,回了老家,与家人相亲告别,又给了弟弟一本记事本。
随后,他回到皇宫,将自己的一些浮财全都分给了其他太监,然后郑重的写下了一本奏折递给了慈禧。
奏折的内容主要有十条,全是当时非常严重,却没人敢在慈禧面前提起的问题。
比如,让慈禧不要囚禁光绪帝,归政给他。
又比如让慈禧不要再拿军费去修圆明园,颐和园了。
把台湾赎回来,宁可赔钱,也不要割地。
贬斥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重用贤明大臣。
不要不管京师附近发生的大水灾,要重视赈灾等等...
慈禧看了之后大怒,认为这是有人在幕后搞事,在指使寇连材这么做。
于是便下令将寇连材抓起来审问。
无论怎么问,寇连材都说是自己的主意,没人指使。
慈禧就让他复述奏折内容,他说的一字不差。
于是,慈禧便以“内监言事者斩”和“私通宫外,泄露宫内事务”的罪名,将寇连材斩首。
2月17日,寇连材被押送到菜市口行刑。
到了刑场,寇连材面无惧色的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然后朝皇宫拜了九次,又朝家乡跪拜,最后,说了一句:“如此足千古了!”,随后慷慨就义。
围观群众无不感动!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
寇连材的身份地位影响力,和历史上那些大人物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他的光芒,就像是那黑夜之中的一闪而过的火星子一般,渺小,孱弱,转瞬即逝。
但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个新世界,不正是由这些一点一点的星星之火点亮的吗?
他虽然只是一个常被人带着偏见看待的小小的太监,但他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却是伟大的,值得被世人所铭记,传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