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使者来到蜀汉军营,见到诸葛亮后,行了大礼。“诸葛丞相,我家陛下听闻丞相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此次一战,魏国大败,我家陛下深感敬佩。特命臣前来,与丞相商议休战之事。”
使者说道。诸葛亮看着使者,神色平静:“贵国陛下既有此诚意,亮自当考虑。但不知贵国在休战一事上,有何条件?” 使者连忙说道:“丞相,我家陛下说了,只要蜀汉停止北伐,两国便可休战。我魏国愿意与蜀汉互通商贸,和平共处。” 诸葛亮听了,心中暗自思忖。停止北伐,这对蜀汉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此时休战,确实能让蜀汉得到喘息之机。“此事重大,亮需与众将商议后,再给贵使答复。贵使先下去休息吧。” 诸葛亮说道。
待使者退下,诸葛亮即刻召集众将。帐内,气氛凝重,诸将皆知此事干系重大。赵云率先开口:“丞相,魏国提出休战,若此时停止北伐,虽能得一时安宁,但我等兴复汉室的大业,岂不前功尽弃?” 张飞之子张苞满脸愤慨,大声道:“休战?魏国定是怕了我军,想以此拖延时间,整顿军备。我等应一鼓作气,杀向长安,灭了曹魏!” 老将魏延也附和道:“丞相,末将愿率本部兵马,趁敌不备,直捣魏军巢穴,何惧这休战之议!”
诸葛亮缓缓扫视众将,目光中透着深思:“诸位所言,皆为肺腑,亦有道理。然今次北伐,我军虽胜曹真,可伤亡也着实不少。将士们历经苦战,疲惫不堪,后方粮草转运,亦是压力颇大。若不休战,持续征战,恐难以为继。且魏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恢复之力远胜于我蜀汉。若贸然进军,陷入持久战,对我军不利。” 说到此处,诸葛亮微微停顿,望向帐外随风飘动的军旗,似在斟酌言语:“但兴复汉室乃先帝遗愿,亦是我等不可动摇之使命。若因一时之困,放弃北伐,又有何颜面见先帝于地下?”
此时,参军马谡沉思片刻后说道:“丞相,依我之见,休战可权且答应,却不能真正停止北伐之举。休战期间,我军可全力整顿军备,训练士卒,扩充兵力。同时,在与魏国互通商贸之时,暗中刺探其军情,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挥师北上,必能一举成功。” 此言一出,帐内诸将纷纷交头接耳,有的微微点头,似觉有理,有的仍面露疑虑。
诸葛亮轻抚胡须,目光落在马谡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幼常所言,不失为一策。只是,此中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分寸,既要让魏国相信我等有休战诚意,又不能真的停下北伐的筹备。稍有不慎,便会被魏国识破,陷入被动。” 姜维思索片刻,起身说道:“丞相,维以为可在边境布下少量兵力,做出防御之态,以示无意进攻。而将主力部队撤回,隐蔽于后方关隘,加紧操练。同时,选派精明之士,混入商贸队伍,前往魏国境内,刺探情报。如此,或许能瞒过魏国耳目。”
诸葛亮微微颔首,正欲说话,却见老将廖化起身,一脸忧虑:“丞相,休战期间,魏国若暗中离间我与东吴联盟,当如何应对?东吴与我蜀汉,虽有联盟之名,可利益纠葛不断,关系微妙。若魏国从中作梗,恐联盟生变。” 此言犹如重锤,让帐内气氛愈发沉重。
诸葛亮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元俭所言极是。东吴与我,唇齿相依,联盟不可破。休战期间,需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往东吴,巩固联盟。向孙权陈明利害,魏国狼子野心,若我蜀汉败亡,东吴亦难独存。唯有我两国齐心,方可共抗曹魏。”
商议许久,诸葛亮最终决定,暂且答应魏国休战请求,但暗中加紧筹备北伐事宜。一面安排使者回复魏国,提出蜀汉同意休战,但需在边境划定明确界限,双方不得擅自越界;同时,要求魏国在互通商贸时,开放部分关卡,方便两国百姓往来。
另一面,着手调整军事部署,将前线部分兵力撤回,安置于汉中周边险要之地,命姜维、张苞等人负责操练新军,提升士卒战斗力。又选派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谍报人员,伪装成商人,混入商贸队伍,潜入魏国境内,收集情报。
在外交方面,诸葛亮精心挑选了邓芝前往东吴。邓芝素有辩才,曾在孙刘联盟初期,出使东吴,成功修复两国关系。临行前,诸葛亮亲自叮嘱:“伯苗,此次出使东吴,关乎我蜀汉兴衰存亡。
休战期间,东吴态度至关重要。你需向吴主阐明我蜀汉诚意,务必稳固联盟,切不可让魏国奸计得逞。” 邓芝郑重点头:“丞相放心,芝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邓芝抵达东吴,孙权亲自接见。一番寒暄后,邓芝开门见山:“吴侯,今我蜀汉与魏国休战,此乃天下大势。然曹魏野心勃勃,虎视眈眈,吴蜀两国唇亡齿寒,唯有联盟稳固,方能抵御强敌。此次休战,我蜀汉绝无懈怠之意,一心备战,以防魏国有变。亦望吴侯明察,莫被魏国离间之计所惑。”
孙权微微皱眉,沉思片刻道:“邓大夫所言,孤亦知晓。只是,昔日联盟,多有波折,孤不得不谨慎。且听闻蜀汉此次休战,有停止北伐之意,不知是真是假?”
邓芝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朗声道:“吴侯,蜀汉北伐,乃为兴复汉室,此志从未更改。休战,不过是因前线将士疲惫,粮草补给困难,需短暂休整。一旦时机成熟,我军必将再次挥师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