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问题只是小事,只要朝廷应对得当,安南就大乱不起来,儒学的教化还是能深入人心的。不过儒学的弊端就摆在那里!”
“若是任何一种新学说都能动摇儒学的地位,那对大明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先秦诸子为什么能够百家争鸣,就是能够各抒己见,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让自家的学问更进一步,固步自封只能让儒学自己走向没落。”
李祺这话意思很简单,儒学正在走向腐朽走向衰败。
想想吧!
从儒学出现到现在,除了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提出了三纲五常,天人感应。
后人到现在还在嚼人家嚼过的骨头,顶多就是如朱子一般往里面加一点佐料。
再说李祺从来也没想过把儒学踢出去,作为国学儒学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大一统观念就很适合大明的国情。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儒家根本就没有想到,醉心于实学之人对当官根本就没有兴趣,他们兴趣在于发明创造。
只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物质条件,他们根本不会跟儒家竞争朝堂。
太子标有着多年的治政经验,名教子弟只喜空谈而不能扎根基层,大多数的进士出身的正印官没有师爷的帮衬连位子都坐不稳,基本上都会被乡绅胥吏架空而不自知,等到缓过神来早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既然李祺并没有将儒家一棍子打死的心思,自己还纠结儒家能不能继续辉煌下去干什么,已经辉煌了千年,未来如何只要朝廷不刻意打压,儒家竞争不过别的学说,只能说儒家落伍于时代了。
“安南还有一大隐患,那就是我大明汉人比例太低,为了长治久安,必须改变安南的人口比例,可是我大明百姓重土安迁,想要让百姓迁徙至安南不动硬的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太子标话锋一转,询问道:“就算大明百姓愿意迁徙到安南,可安南原有的百姓又该怎么办,总不能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