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问道:“不等他们回来?”
孙先生说:“王爷在辛亥时期自动退位,承认共和,避免国内一场血战,历史罕见,实乃明智之举。”
孙先生立马叫来詹天佑,继续研究铁路大业。
陈其美喊了一声:“今墨!快过来!”
此后,孔祥熙代理美孚没多久,就发现英国和荷兰共同运营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利润更丰厚,于是转而当了他们的山西总代理,大赚了一笔。
另外还有一条平绥线,北京-呼和浩特(当时北京叫北平,呼和浩特叫做归绥),也经常出现。
次日,载沣又奉隆裕太后的命令,亲往孙先生所住的石大人胡同迎宾馆答拜回访。
经常看抗战片的估计都听过很多陇海线、正太线、津浦线之类的名词,可能没有深究,其实只要是能明白这几条铁路,对理解战争史帮助很大。
孔祥熙笑道:“他是钱太多了,否则我不信有人不爱挣钱。”
李谕当然知道,他们所聊的就是同蒲线。
李谕问道:“什么买卖?”
李谕笑道:“我虽然不懂医术,但大体晓得二者在本质上很不同,所以我不认为二者可以真正结合。但相辅相成绝对可以做到。”
民国初年,国内的煤油需求就已经达到每年2.6亿加仑(接近10亿升),数量很大。
李谕问道:“大夫尊姓大名?”
李谕说:“孩子咳嗽,我需要带着去看郎中。”
孙先生知道李谕以前接触过多次逊清皇室,并做过帝师,于是一同叫着前往宾馆。
陈其美说:“黄兴先生的客卿,别看年纪不大,我们同盟会中但凡有人生病都找他,比医馆里的老郎中都厉害。”
李谕说:“严格讲,这叫做倾销。”
这种套路屡见不鲜。
他们三家签了协议,按照一定比例瓜分中国市场,防止互相之间竞争,同时打击其他竞争者,包括后来的一些民族企业,也根本活不下来。
“煤油,”孔祥熙说,“现在洋商正在大力推销煤油,美国的美孚公司甚至推出买煤油就送煤油灯的措施,是个很大的商机。我研究过,不久前美孚还有英国的公司刚在天津建立仓库,运过来的煤油直接在天津卸货,不用再经上海转运。从天津港批发,合下来一斤煤油只要不到一角钱,但在山西以及更西边的成都,一斤煤油能卖到三角,两倍多的利润!”
论享受,逊清皇室的人高明太多。
逊清皇室想要与孙见面,是皇室内部高层主动要求,庆亲王奕劻在天津给紫禁城寄过去信,详细嘱托一定要让皇室高层出面。
载沣无奈地笑了笑,自己当时都没想到过这些,但嘴上还是说:“孙先生看得透彻。”
所以即便知道煤油、汽油市场要被洋商垄断,也是没办法的事。
李谕说:“区别可大了,而且需要投入的精力不会少。”
李谕说:“老祖宗的东西,自然有传承千年的道理。而且有些疾病,西医并不比我们的中医好用。”
载沣一定心想,我倒是想打,但士兵不听我的怎么办?总不能让那帮子八旗军上去送人头吧?
孔祥熙说:“孙先生高瞻远瞩,这条铁路的重要性不亚于正太线,修好后,对全国之实业都有难以估量的作用。”
孔祥熙毕竟是在美国念过大学的,于是说:“我知道倾销的坏处,价格早晚会涨上去,但现在这钱不挣白不挣。以后要是咱们也有了石油再说嘛!李大学士的汽车产业离不开汽油,煤油汽油都从石油里来,而且您与美孚的大掌柜洛克菲勒先生有点交情,所以……”
说到油灯,过往国内点灯用的主要是植物油,然后再加上棉线捻成的灯芯。这种灯亮度很差,所谓“一灯如豆”。
陇海线工程量更大,还要修个几十年。
孔祥熙边说边眼神放光,他的确很会做买卖,而且动作凌厉、果断大胆。
三条大动脉是天津-南京的津浦线,北京-武汉的京汉线,连云港-兰州的陇海线。
李谕起身说:“不好意思,我得先回去了。”
倒是宴会上的酒菜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