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他挥舞双臂颠勺,一锅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的锅包肉很快出锅了。
阵阵香气从操作间飘出来,顺着过道飘到板房,勾起了大家肚子里的“馋虫”。
热菜上桌,看到战友吃得津津有味,“老郝”的嘴角不禁微微有些上扬。
“家乡的味道,更能让人心暖。”油泼面、油焖大虾、京酱肉丝……望着满桌的饭菜,刚晋升副班长李凤军选择了一碗羊肉汤。
今年是李小军离家的第三个年头,穿上军装的日子,他随队奔赴高原、砺兵在冰峰雪谷间,整个人从里到外都透出西北人的粗犷。
喝上家乡羊肉汤的那一刻,想起家乡的父母和亲人,他不由地红了眼眶。
……
“对军人来说,越是节日来临之际,越是战备关键之时”。
对新兵郭志强来说,刚下连的第一个春节,最是难忘。
晨光洒向大地,大山裹上一层银装。
清晨,一阵急促的哨音划破寂静:“紧急集合!”听到哨音后,连队阵地热闹起来,大家一边整理装具,一边清点物资,向着预定点位集结。
整理队形、清点人数、查验装具、集结报告……整个流程紧张有序。
“这大过年的还搞拉动,连长是个‘狠人’!”
仿佛听到有些战士心里嘀咕的话,连长郑海生大踏步走到队前,
大声说道:“对军人来说,越是节日来临之际,越是战备关键之时;
越是太平无事,越不能放松警惕。
下面,由我对此次拉动做出讲评……”
讲评完毕,他又三步并做两步,迈上前面的小土包,宣布道: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课目:新春体能竞技赛。
目标:顺着我手指方向,前方高地!
方式:以班为单位,全副武装冲刺跑!
第一个到的班,有奖励!预备——跑!”
驻地海拔高,冬天驻守这里,训练不易,遇上天气晴好的日子外出组训,呼吸着新鲜空气,大家就格外兴奋。
“冲啊!攀到山顶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眼看几名战友落到队伍后面,郑海生激励大家坚持。
不一会儿,大家纷纷抵达山头。
“为了让这次春节过得更有意义,昨晚我和指导员商量,咱们全连在山顶拍一张全家福。”连长郑海生说完,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照相机。
听说要拍照,大家好像忘记了疲惫,纷纷选好位置,摆好姿势,“咔嚓”一声,定格青春洋溢的笑容。
随后大家卸下背囊,开始在雪地里追逐、奔跑……欢声笑语回荡在雪山之间。
不知从哪儿飞出一颗雪球,正好落在郭志强头上。
转身望去,战友马健洋一边捧腹大笑,一边捧起雪揉捏制造下一个“武器”。
这可不能忍!
郭志强立马还击,经常打篮球的他身手矫捷,雪球不偏不倚,砸到马健洋头上。
他还没来得及得意,两颗雪球突然飞过头顶,原来是其他战友加入了“战斗”,一场雪仗正式打响。
整个山头热闹起来,郭志强所在的一排,大家不约而同地分成了两个阵营:一班、二班负责“进攻”,三班负责生产“弹药”。
“加油!加油!”其余战友在一旁加油助威,有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渴望加入战斗。
此时室外温度为零下十几度,但大家都没感觉到冷。欢呼声、雀跃声回荡在高原。
那天,郭志强在日记里写道,第一次在离家这么远过年,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有战友的陪伴,一点都不感到孤独。
清晨的朝阳给大山度上一层金色,军鞋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响声。
官兵们踏上征途,向着目标点位进发。
…………
今年过年许大茂、刘光福这哥俩也从南边回来了。
刘光福自打退伍回来后便跟着许大茂跑到南边做生意去了。
这次跟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刘光福战友名叫傅雷。
傅雷是去年的夏天退伍回来的。
他还记得那天发生的改变他命运的一天。
那天,傅雷正踮着脚,看李干部给他们这帮快退伍的兵写推荐信。
宿舍里,电扇"吱呀吱呀"地转着,可还是挡不住豆大的汗珠往下掉。
老李的额头上全是汗,军装都湿透了,可他还是认认真真地写着。
“小傅啊,你这么着急找工作干啥?”老李放下手中的钢笔,用袖子抹了把额头的汗,“你爸妈身体还行,妹妹也懂事,得好好想想以后的路。”
傅雷低着头,心里头像压了块石头:“班长,家里就指望我了。”
说着说着,喉咙就哽咽了:“老爸种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工分,老妈在生产队干活,腰都直不起来了。妹妹今年刚上初中,学费都是东家借西家凑的。”
他记得上个月收到家里来信,妹妹歪歪扭扭地写着:“哥,我这学期考了年级第一,老师说我要是能考上重点高中,将来上大学机会就大了。”
“我都打听好了,西山煤矿包吃包住,一个月能挣60块钱呢!”傅雷掰着手指算给看老李看,“攒上几个月就够我妹妹一年的学费了。”
老李叹了口气,拍拍我的肩膀:“你小子啊,就知道钻钱眼里去。这年头,机会多着呢!”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