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爱屋及乌"出自哪里?
看来,"爱屋及乌"这个成语一波三折,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详加察查之下,原来它竟出自汉朝人伏胜所编的《尚书.大传.大战》: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日:`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便是"爱屋及乌"的源头,出自姜太公吕尚回答周武王的策论。姜太公借此表明自己以恶制恶的观点:建立西周王朝后,对殷商的俘虏不能采取怀柔政策,只能全杀掉,方可安定天下。
三、何以说"爱屋及乌"与战争有关?
据此而言,"爱屋及乌"这个原本带着美好情感的成语,其实与殷商的俘虏有关,与史上有名的那场战争"牧野之战"有关。
因商纣王实施暴政,激起各路诸侯起兵讨伐。在歧山的周武王在姜太公吕尚为军师的辅佐下,一举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王的部队,若干军士连同协迫参战的奴隶都成了周武王的俘虏。
面对这么多俘虏,周武王便问计于军师姜太公,对此该怎么办?
姜太公即给出了"杀"的主张,还特别阐述了理由,这就是"爱屋及乌"。
由此可见,"爱屋及乌"竞成了杀虐的由头,带着并不祥和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