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满脸微笑。基因芯片,或者说生物计算机,宣告成功!
当然,陆离还需要先调出解码器中的基因编码数据库看一遍,把那些底层数据记下来。
可惜,虚拟实验室里的数据,没法用u盘拷贝出去,还需要我死记硬背……
咦?似乎……还有其他办法。
这个虚拟实验室,存在于我的脑子里,扎根于我的思维意识中。那么……我的思维连接器,是不是可以拷贝复制呢?
念头一动,陆离打开了思维连接器。
果然可以!
思维连接器果然可以连接虚拟实验室。
陆离连忙通过思维连接器,把刚刚虚拟出来的基因编码底层数据,通通复制到自己的记忆中。
一键搞定!
退出虚拟实验室,陆离睁开了眼睛。
眼前就是他在覆旦大学的实验室了。
在实验室里,陆离又重复了虚拟实验室中的实验过程,制备出了构建基因芯片的蛋白分子。
然后……剩下的步骤陆离就没有继续做了。
制备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蛋白分子,构建出一片薄膜状的基因芯片之后,陆离开始进行各种测试。
测试基因芯片的计算能力,测试信息传递速度,测试扛干扰能力,测试破损之后自动修复能力。